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劳动竞赛管理策略

企业劳动竞赛管理策略

1计划经济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

(1)在建国初期,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群情激昂,在党的号召下,劳动竞赛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工厂企业中展开。在运动(竞赛)中,工人喊出了“机器就是武器,工厂就是战场”的口号,自下而上地掀起了劳动热潮。称赞说:“在工业和农业战线上正在发展着的爱国增产运动,是我们国家值得庆贺的新气象。”这一时期的竞赛运动偏重于加强劳动强度,突击性大,对产品质量和劳动保护注意不够。但总体上,劳动竞赛对当时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在计划经济较长的一段时期,劳动竞赛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一五”期间,党指出劳动竞赛的任务是“加强劳动纪律,推广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扬企业的潜在力量,达到增加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目的。”1954年1月全总提出:劳动竞赛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地、均衡地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各项指标,通过劳动竞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善操作条件,保证安全生产,不断地提高工人群众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在1958年全国群英会上,在肯定劳动竞赛“比学赶帮”原则后,又加进了“超”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组织劳动竞赛的“比、学、赶、帮、超”的指导原则。

(3)劳动竞赛开始从提高生产率向关注劳动者转变。正确有效地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合理改善群众生活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群众艰苦奋斗。1953年5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领导劳动竞赛的工作只有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这一时期,党还对劳动竞赛的具体组织形式、竞赛与生产计划的关系等竞赛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促使劳动竞赛能够有效地发展,并走向成熟。同时,也对劳动竞赛组织中“人的因素”、思想问题、保障条件等提出要求并进行指导。

2劳动竞赛工作遇到的现实问题

劳动竞赛目的是要出效益,同时也要经过竞赛出人才。当前形势下,劳动竞赛如何适应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我们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劳动竞赛的内容和范围局限于生产环节,没有实现从体力型竞赛向智力型竞赛、单纯生产型竞赛向生产经营复合型竞赛的转变。传统的劳动竞赛是“大生产”式的群众性生产活动,竞赛活动越来越多地要求我们在开展竞赛活动中,把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其中。

(2)劳动竞赛的组织普遍还存在着目标过大、内容不实、竞赛过程管理缺位的问题。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往往出现流于形式,应付安排,活动开展不深入,不实际。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劳动竞赛是为生产经营服务。在实践中劳动竞赛的组织部门对基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对技术性工作不能给予直接指导,所谓“外行领导内行”,导致不会抓或不敢抓,从而影响到竞赛的效果。

(3)竞赛形式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劳动竞赛组织部门往往只是下发通知、提出要求、喊出口号;基层单位竞赛结束后上报结果;整个竞赛过程缺乏监督、指导、过程评比、总结并推广经验。

(4)组织过程中对劳动者的思想缺乏引导。往往劳动者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任务,按照要求完成工作,很难将劳动者的主观因素调动起来。特别是当前形势下的80、90后职工,他们思想活跃,看待问题“实际”,职业道德观尚未正确建立或完全建立,需要在竞赛中合理引导。

3劳动竞赛工作的组织、发展和创新

习2009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同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结合起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因此,主题竞赛活动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引导职工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和岗位成才意识,主动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锻造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由此可见,在劳动竞赛活动组织中要以职工队伍建设为目的,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要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加强技能培养。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组织好劳动竞赛的各种力量,协调好与劳动竞赛有关的各种关系,设计好劳动竞赛的各个环节,处理好劳动竞赛中的各种矛盾,追求劳动竞赛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问题:

(1)要协调好与劳动竞赛有关的各种关系。劳动竞赛是在企业的大环境中开展的,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劳动竞赛的顺利进行。劳动竞赛的具体组织者可能是企业的某一个系统,但一定要取得党政工各级领导的支持,努力做到党政工齐抓共管。特别是要取得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最好是请主要领导来挂帅,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劳动竞赛可能举步维艰。劳动竞赛要与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劳动竞赛更合理有序地进行,取得最大效益,同时也保证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在竞赛中得到落实。

(2)要组织好劳动竞赛的各种力量。开展劳动竞赛是为了搞好企业生产,解决生产当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就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大家的潜能,集中大家的创造力。当然,在具体组织上,可以分类进行,使竞赛在同类人员、在有可比性的群体之间展开,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也便于进行考核评判。

(3)要制定好劳动竞赛的合理方案。劳动竞赛的组织首先要确定目标、内容、条件,选择竞赛形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竞赛方案。竞赛方案要经过参与竞赛的职工充分讨论,避免“闭门造车”,浮而不实,与实际生产和工作相脱节。

(4)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竞赛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做好思想动员,形成竞赛氛围。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要做好竞赛的统计工作,以数据和事实说话,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及时公布竞赛的情况和成绩,增加透明度,使参赛者目标明确。竞赛目标达到后,要认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巩固成果。

(5)开展劳动竞赛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骨干。有了典型指路、骨干发挥带头作用,劳动竞赛就容易展开,组织起来也会顺利得多。

(6)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劳动竞赛多是围绕某些点来展开的,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但在这些点上的竞赛必须和面上的工作结合起来,与企业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并能推动企业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善于选点,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出那些关乎全局,对企业整体工作有突破意义的点,并善于发挥这个点的辐射作用,以求更大的效果。

(7)要统筹好劳动竞赛的全过程。劳动竞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过程来讲,劳动竞赛都有组织发动阶段、竞赛阶段和评比总结阶段,这就要求开展劳动竞赛必须进行全过程筹划、全过程管理。劳动竞赛的组织者要跟踪竞赛的全过程,注意信息反馈,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实践证明:劳动竞赛永不过时。通过劳动竞赛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劳动竞赛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助推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更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我们只要不断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竞赛模式,赋予劳动竞赛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使劳动竞赛更加具有活力,这也是劳动竞赛长盛不衰、常赛常新的关键。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