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医脉诊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是联系临床各科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为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结合本院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探索,并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使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完善,充分发挥中医诊断学课程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中医诊断技能。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临床实践;问诊;脉诊;辨证
1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学习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在有限的理论教学中达到有效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进行临床实践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学科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结构化、辩证性的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性记忆。以脉诊为例,学生是否掌握28种脉象的特点与临床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实践训练的效果。如果采用六纲脉(浮、沉、迟、数、虚、实)为基本分类方法进行脉象异同比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纲挈领地鉴别相似脉象,还可依据脉象特征异同进行归类[1]。临床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可采用提问方式,使学生对脉诊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以强化理解与记忆。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背诵《濒湖脉学》,该书对于脉象的描述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脉象,分析各类脉象产生的机理与临床意义,在脉诊训练前达到理解和强化的最佳效果[2]。
2增加模拟训练,提高感性认识
中医诊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不同临床经验的医生,获取患者的四诊信息不同,辨证治疗的效果各异。进行临床四诊信息采集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技巧、经验,更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因此临床实践前有必要对临诊过程进行模拟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内容涉及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多个方面。在问诊模拟训练中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3],教师作为医生针对一个具体的病患进行深刻全面的问诊,让学生观察如何在诊察疾病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获取临床资料。在询问病情时,不仅围绕患者的主要痛苦,有目的地一步步深入询问所属系统的脏腑、经络、体窍等病变,还要询问其他相关的系统。不仅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还要留意外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要帮助学生在问诊时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医辨证思维,通过辨证思索强化问诊的内容,把握问诊的方法与临床意义。学生在接触真实病患之前,可采用仿真模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医生进行实践演练,比如根据典型病案进行某一病证案例的模拟问诊,教师针对问诊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与纠正[4]。通过不断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问诊技巧的目的。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舌质、舌苔的观察,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学生在对病患进行舌诊时容易出现观察不足的问题,不能迅速捕捉到舌质、舌苔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伸舌姿势与望舌要领。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观察舌象,练习伸舌与望舌。如果1次观察不足,可以多次伸舌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内容。由于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在望舌时难以分清舌质的红、淡红、绛色,舌苔的黄、白等,教师可以利用舌诊图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舌质和舌苔的不同状态,并结合不同疾病,说明舌诊的诊断特点和临床意义[5],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学习脉诊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临床实践前,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诊脉的基本方法,比如布指、运指、总按、单按等,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诊脉,体会指下的触感。教师查看每一位同学的脉诊方法是否得当,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以健康人居多,脉象多为平脉,学生可以通过诊脉体会正常脉象的特点。另外,可以让学生利用脉象模拟装置——脉诊仪或者脉诊手来体会不同脉象的指感特征。脉诊模拟装置往往会加强或突出脉象的特点,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实际患者的脉象变化往往比仪器要弱,因此练习时要侧重体验不同脉象之间的差异性,而不单纯是脉象应指的感觉,以防学生在遇到真实患者时难以判断脉象。由于临床患者的病情复杂,一位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脉象,即相兼脉。遇到复杂情况时,可以先从学生最容易判断的病理脉象开始,再逐渐诊察其他脉象的变化,并从某一种脉象提示的多种临床意义中做出较为适当的诊断。临床带教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病患进行脉诊训练,师生共同讨论,把脉象中的变化与特征落实在指下。
3重视诊法并用,提高思辨能力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中医诊断学普遍开展了数字化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中医诊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分析中医诊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成果,以进一步展现数字化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辨证软件;数字资源
1引言
中医诊断学中涉及的实验课程非常多,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验氛围不浓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开展中医诊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统中医诊断的认知,深化学生对辨证辨病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四诊”操作技能、提升临床辨证思维均有极大帮助。
2数字化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主要内容
2.1中医色诊
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实验当中相关指标的测量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比如,使用GD-3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可有效测量时间指标、波幅指标、比值指标等,对光电血流容积指标的测量有助于全面了解对心血管的血液状态、功能等,作为面部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础指标,“面色-血流容积”的变化机制可通过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变化反映出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可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中医望色相关知识,为中医色诊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中医诊断实训;虚拟仿真;教学改革
医学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中也发现,由于受制于医学伦理、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抽象等制约,实训内容、实训效果、实训室开放及运行成本一直是困扰医-🔥js1996注册登录校的难题,严重制约了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1]。因此,急需一个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习者的实践技能、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案。为此能够突破实验硬件不足的限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模拟各种实践操作过程的虚拟仿真技术受到教育界青睐。但是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中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如果能将虚拟仿真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程,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比较灵活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思考能力,推动学科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必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中医诊断实训课程是针对中医诊断学中技能操作部分的衍生,迄今在我校授课已10余年,目前已从中医诊断学中剥离,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已形成规范标准的教学模式[2]。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中医诊断学实训课,重点是针对中医诊法技能和辨证思维训练的实践教学,以及为了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开拓科研思路,研究相关诊法生理、病理学理论的实验教学。因此,虚拟课程内容的设置将从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2个方面展开探索研究。
1实践教学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3]。中医诊断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诊法技能与辨证思维训练两部分内容。
1.1诊法技能虚拟仿真
中医诊断实践教学的诊法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望诊实训、舌诊实训、脉诊实训、问诊实训,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中医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虚拟仿真的侧重点在于临床操作的技能与方法的学习,以脉诊实训举例,首先将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为多个细节。比如:时间、部位、布指、调指、平息、运指、察脉以及环境、患者情绪、患者体位、医生神志对脉象的影响因素。每个细节要求不同,比如诊脉的部位、布指、调指、运指、察脉采用动画与视频短片结合的形式;其余时间、环境、患者情绪、患者体位、医生神志、诊脉时间、诊脉手指多采用视频短片。以其中脉诊部位为例,应当包括3个内容:镜头一:拍摄寸口脉诊的部位。动画一:应用3DMAX制作腕关节、桡动脉解剖位置关系图。解说一:单独切按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然后进行视频、动画、音频合成制作做成动画短片,进行场景和人物建模,采用动画技术进行内容分解,采用HTML5+Cavas技术进行程序合成,以便后期人机互动。在后期虚拟教学中,学生首先观看视频、动画,听讲解,学习脉诊的部位后,进入考核内容,考核是一个腕部视频/动画,用鼠标点击在视频/动画上选择正确的“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之处”。选择对位置,此部分学习完成,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学习。
1.2辨证思维虚拟仿真
摘要:目的:将临床路径式教学引入心内科临床教学中,观察其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120名,采用随机分组法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教学。实习期满后组织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病例分析能力。结果: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技能操作和临床病例分析以及舌脉诊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心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关键词:临床路径;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实习生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指为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临床变异,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到某一疾病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和疾病诊治指南为指导,将疾病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进行标准化规范,目前已逐渐被临床广泛采用。将临床路径式治疗理念融入到临床教学和带教工作中,对临床医学生采用临床路径的组织教学方式,即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本科临床医学实习医生120名,按照入科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模式教学模式组)和实验组(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组),每组各60人。两组在人数、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摘要:PBL、TBL、LBL、CBL等-BL系列为目前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颇多,文章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概况(组成与特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关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目前在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利弊及如何更好、更切合实际教学效果地应用于中医高校一线教学。
关键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中医教育;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在近些年的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本身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预行为,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即任何一种或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及应用得成功与否,直接由其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兹以-BL系列,即PBL、TBL、LBL、CBL几种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1-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概况及组成特点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尝试,但鉴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某种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下面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应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的适用度和优劣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更恰当地选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更大地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1PBL教学设计模式
1.1.1PBL特点与优势PBL(Promble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建立在让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化为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的抛出,由学生个人查阅、分析、总结资料,再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知识要点[1]。PBL教学设计模式适用于中医院校中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属于精英式教育[2],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每组配1名教师,小组在围绕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旁听和辅助,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探讨。P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借助学习问题的提出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组织形式、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均发挥至极致,达到更好地学习知识的目标;(2)锻炼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批判性思维,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探究;(3)有助于中医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