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医药基础范文

中医药基础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医药基础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中医药基础

孕产期抑郁症中医药基础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孕期抑郁;产后抑郁;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孕产期抑郁症是孕产期精神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妇女在孕产期发生的,以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严重者可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婴倾向。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发病率为10%~15%[1-3],国内发病率为18%~30%[4]。再次妊娠复发率高,据有关统计,复发率高达50%[5]。本病对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子代健康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西医治疗本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存在哺乳期用药不安全、不良反应多、抗抑郁谱窄等弊端。中医认为产后抑郁属“郁证”范畴,为“七情”之伤,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本病从孕产期特有的生理、病理进行切入,以调理五脏功能、解郁怡情等方面进行遣方用药,具有理法方药的灵活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治疗的运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治疗期间不需停止哺乳,易于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基础、临床研究呈逐渐增多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整理和回顾了近20年中医药治疗孕产期抑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药治疗孕产期抑郁的基础研究主要在信号通路、免疫学等方面;临床研究多从中药复方、针灸、针药、中医情志干预、中医护理、中医五行音乐等方面切入研究,此外在孕产期抑郁的证候分布、体质相关性等方面也做了相关研究,目前中医药治疗孕产期抑郁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1基础研究

1.1信号通路相关研究

中医药治疗孕产期抑郁症采取辨证分型施治,多运用中药复方进行干预,研究孕产期抑郁症模型动物、模型动物子病的内在病理机制及中医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疗效机制。

1.1.1心脾两虚型气血亏虚、瘀浊闭阻、脑神失司是产后抑郁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应以补虚祛瘀,颐脑醒神为治法。杨歆科[6]选用以补益心脾为主要功效的参芪解郁方进行干预,研究脑区选择额叶、海马、下丘脑,检测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脑组织病理形态、神经内分泌指标、单胺类神经递质指标。研究表明,参芪解郁方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关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脑组织病理损伤的恢复,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1.1.2气虚血虚血瘀型多虚多瘀、因虚致瘀是产后抑郁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以补虚化瘀为治法。谢萍等[7]选用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参归仁合剂进行干预,从雌激素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ExtracellularSingnal-RegulatedKinases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切入,研究脑区选择额叶、海马、下丘脑,检测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神经内分泌指标、ERK1/2信号通路关键节点指标。研究表明,参归仁合剂通过提高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stradiot,E2)水平、E2受体表达,诱导E2依赖性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上调,从而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进而磷酸化核内转录因子-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调节BDNF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高等中医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并对如何加强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随着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已建成了以显微形态、机能、解剖、生物化学等实验内容为主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使中医药学生的医学理论基础得到了全面加强。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及笔者多年来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经验,从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考核及实验教学管理与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做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改革实验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其求知欲,还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些实验现象,掌握其自然规律,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中明确指出,实验教学中要有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行分层次的递进式教学[1]。为此,我们提出了“三手抓,三手都要硬”的实验教学发展理念,把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全部列入教学改革范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1基本验证性实验

基本验证性实验多为一些经典实验项目,旨在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基础。此类实验项目多为一些经典实验项目,如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动物手术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应当有选择地予以保留。

点击查看全文

略论对中医药基础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如果不能通过主观努力去消除,教书育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社会阅历宽,有主见,有民主意识,教师很难也不能再按照-🔥js1996注册登录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学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的课堂空间。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越好。首先,教师应去除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不良心态,不要以发号施令者自居,应以正直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着面孔,学生犯错误靠“戒尺”去惩罚,哪有学生愿意靠近教师?更别说积极有效地传业授道;其次,不要把学生的一些特点当成教学阻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学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响教学心情,又让学生越来越抵触教师,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地融入教学课堂,给他们创造一个交流、提问、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最后,教师个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师素质过硬,做到讲知识时博学贯通,讲体育时身手矫健,讲娱乐时吹拉弹唱,样样俱全……虽然达到目标艰难,但只要努力,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赢得学生的钦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常常会有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徘徊,他们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一节课从头讲到尾,生怕学生遗漏知识点,整节课下来,自己和学生都会疲惫不堪,可效果却很一般。这样的方法不适合非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他们学习《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目的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了解胜于掌握,兴趣大于成绩。那么,如何让非医药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精力,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去繁存简,突出重点

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再加上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自己的专业,很难抽出大部分精力来学习医药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果不对课本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简而精”,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中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各种主治的药物加在一起有几百种,如果每种中药都给学生讲解很不现实,学生也很难吸收消化。我们要考虑学生喜欢听什么,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讲。学生在-🔥js1996注册登录难免出现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药上,如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学生感兴趣就会认真听,再举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药物相关联,加深印象。又如,非医药专业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有关“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诊法就可以舍弃不讲或少讲。这样一来,重点突出,学生才能记得住,听得懂,用得上,才会提升学习的兴趣。

2.提倡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点击查看全文

中医药院校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1当前中医药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之检讨

1.1课程设置同类化

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开设的数学课程主要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尽管也有《医药高等数学》等医学数学教材,但在内容、体例上与其他理、工、农等专业门类并无太大区别,特别是缺乏中医药方面的实例,不仅难以体现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也导致-🔥js1996注册登录无法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方向及中医药发展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2教学重点不突出

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学习数学知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推动实践的应用。当前,中医药院校数学教学的重点主要还是停留在基本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上,至于在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探索如何推进中医药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而事实上,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还是要体现在中医临床及中医药的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这些方面才是重点,也应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方向。

1.3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等的运用欠广泛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依靠长期的临床实践实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客观而言,由于中医药理论的抽象性,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思维,制约了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步伐。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实现中医药的振兴,人们提出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其重要途径就是运用数学方法,用数学语言或模型对中医药进行描述,使得中医药的研究、应用能够数学化、定量化,从而能够用现代科学来研究、评价中医药的理论、观点、用药及疗效,由此可见数学方法、数学模型在中医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数学课程讲授仍然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对上述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等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当然,这其中既有传统教学理念、思维的影响,也与当前高校数学教师实验教学思维、能力、方法手段等跟不上有密切联系,特别是许多高校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教育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还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制约了实验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

点击查看全文

开展儿童中医药的启蒙教育重要性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与早期教育密不可分,重视中医药的儿童启蒙教育可以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早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早日培养中医药学术思维,可以减轻进其入大学后繁重的学习负担,强健身体的同时,可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知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医药教育,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事业能否蓬勃发展与集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领域对人才的培养。近期召开的报告会中也有提到,民族复兴与中医药复兴之间密不可分,要传承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就要抓紧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青年人才,引领中国站在全球医疗行业的制高点。而目前我国涉及到初等中医药教育的领域,还有待完善与提升,尤其是关于中医药的早教阶段,故本文就早期儿童中医药启蒙教育作一探讨,阐述其开展的重要性,以期引发大众思考及学术共鸣。

1关于中医启蒙教育的讨论

1.1现有中医启蒙教育的背景

我国开展高等中医教育已有50余年的历史,已逐渐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要场所的中医药院校,在数量和规模上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但我国大部分关于现有中医药学的知识传授,多数分布于在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领地,在中小学时期,则少有涉及。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想要培养出色的中医人才,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是中医启蒙的最佳时期,中医学习,自古以来就有着幼承庭训,年少跟师学习的传统,历代名医多数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根底和中医基础。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高等教育,虽然接受现代医学的思想较多,但比较公认的还是老一辈的中医传统理论基础更为深厚。并且随着现在各种文化的飞速融合,国民文化素养自身有所欠缺,对于中医文化的盲目与不解逐步扩大,加之民众对于中医的认识度也不是很理想[2],普及青少年的中医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上很多人缺乏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怀疑甚至否定中医的疗效,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中医药的内涵了解的不够。

1.2中医早期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