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第1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护 教学实训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电脑的保有量逐年递增,已经从家家有电脑向人人有电脑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领域也就越来越向大众化普及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既是职业类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这门课主要培养学生组装和维护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能根据用户需要组装普通的家用机、商务机、游戏机,图形与影音处理机等不同的电脑,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排除和维护,对计算机日常使用进行基本的维护工作,能跟进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适应计算机发展要求的岗位技能。

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想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名称的界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组装及硬件软件的维护部分。有些教材也定名为《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大体相同。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其实就是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对于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来说,基本的原理部分是一致的,掌握了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对与其他微型机,小型机等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还相差很远,所以在课程的名称上需要重新定位。

2. 教学模式

2.1弱化理论,强调实操

无论哪类教材,都不可能兼顾到职业类学生的特点,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一是不想学二是学不懂,因此讲理论的效果和不讲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中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技术人才,而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工人,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能满足社会中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因此大胆地弱化理论,尽量少讲理论,对于难懂的理论可以不讲。理论讲解简单化,把重点放在操作的示范讲解上和实训上。把一些纯理论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尽量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现场。

2.2启发提问,锻炼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计算机维护从组装入手,不论是硬件安装或是软件安装,不正确的装法就导致了故障的出现,同一故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错误安装,在讲授安装过程的同时也进行了故障分析,并常常采用启发式提问,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思想和信息得到多向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了,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任务驱动,小组协作

将班级按四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有机地互动和合作;采取以具体的组装实例为任务,提出要求;以组间竞争等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4 利用网络,追踪发展

停留在课本上的计算机组装教学,是满足不了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技能,追踪计算机发展的动态,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2.5 市场调研,联系实际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因此在-🔥js1996注册登录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组织市场调查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了解市场行情,逐渐掌握辨别真伪的能力,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2.6 展开讨论,激发创新

讨论式教学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适合于讨论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前先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写出发言提纲;讨论时采用重点发言,随机提问、教师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活跃讨论气氛,讨论完后每人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例如:可以把不同的装机方案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案间的差异以及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

3.考核形式

取消期末理论考试模式,在平时的实验实训学习中对操作过程、与他人合作、人品和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到期末时把学生平时的评价汇总,作为学生学这一门课的总评成绩,这样的成绩突出了技能,突出了岗位能力,突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解决了评价的及时性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缩短,实训课程增多,解决了职业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教学模式改变,实训课堂活跃了,学生能主动参与了;考试形式转变,学生不再无所适从了。通过教学改革,不但使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具有了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福华.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1年教育硕士论文

第2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与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演练,这都给下一步深度教学增加很大难度,因此我们要广开思路寻找适合当前教学境况的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

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按时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教师在讲述CPU相关知识时往往要把CPU结构、功能、原理做为重点来讲,而这些知识对职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对CPU的种类、厂家、性能、与其它部件的搭配等,这些对职业学生将来就业有用的,则介绍得不多。学生对这些理论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知识,而等到他们就业时,这些理论已经过时了。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使面临一些简单的操作方面的问题也无从下手。相反,我们在一些电脑市场看到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什么计算机学历,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非常熟练。他们通常的经验是:做的多了、熟了,就会了,不需要懂得太多知识。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此,我们应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大胆探索,引入一种以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的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缺乏,那么可以利用3DS MAX虚拟现实的技术来解决。学生不光可以在-🔥js1996注册登录使用这一资源,也可以把这种辅助教学软件带回家进一步学习。我们可以用3DS MAX强大的建模功能,建立出计算机中的“CPU”、硬盘、显卡、主板等核心硬件,并且每一个硬件完全对比真实实物建模,内部构造也要建模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使用空间,可能刚开始做这些硬件模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一劳永逸,这些虚拟的模型造价远远低于真实硬件的价格,并能得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不用像传统硬件教学,在使用设备的时候搬来搬去,只需要一个U盘,你就可以拥有一个计算机硬件设备实验室,便于教师随身携带,去不同场合教学使用。学生放假也可以把这个“虚拟的硬件实验室”带回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家中做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来构建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特别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是指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各个任务,比如:行动导向、小组抢答、网上模拟攒机、小组竞赛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是:每次任务之前,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设备的安全问题之后,把任务直接下达给他们,每个小组从任务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各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中途有疑问的,老师给他们提供若干学习途径:实习报告、网络、老师的辅导、小组间的互助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记录存在的问题或及时更正一些不当的做法,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适当点评,最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继续完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3.建立虚拟计算机实验室。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实践中设备容易在操作中损耗,因此,虚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最大程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的设备是不会有磨损和消耗的。做了错误操作,计算机会提示你这样做的后果,也不会真实地损坏虚拟设备,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刚刚开始入门的硬件维修学生,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损坏硬件设备了,可以放开手脚地练习计算机硬件维修技术。当然虚拟硬件设备同样也会有一些维护问题。例如计算机病毒是可以损坏虚拟硬件的,但是只要做好备份和计算机软件常规维护工作,这些可能的损坏变得很小。比起真实的硬件设备维护,资金消耗和工作量小得太多。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虚拟技术的强大和明显优势。因为虚拟机是一款软件,它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但是学生却可以像对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一样来对它进行各种操作。

4.采用全面的考核方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操课中,对于每个任务不是单凭终结成绩就了事的。老师可以把每个任务按10分算,这10分包含:纪律、学习主动性、回答问题情况、卫生、任务完成次序等。这样做,学生不光注重任务的结果,还注意在整个实操过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且,在每次任务进行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时不时地展示每个小组的本次任务得分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动态地变化这个得分表。通过这一举措,相信学生在实操时几乎看不见违反纪律的情况,给人的感觉是整个实操场地秩序井然。

总之,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项目教学、建立虚拟实验室、全面考核这四方面的处理,我想计算机应用教学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将会有一个飞跃。我们能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也能让学生在这些教学改革中学到有用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2]蔡泽光,廖乔其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远英[教育资源库]edu.5151doc.com 2009

第3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习

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在论文 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介绍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并推动“翻转课堂”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一提到“翻转课堂”,有人就认为是观看视频,取代面对面授课,其实并不是。“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转变为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的活动形式。

一、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

高职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很多高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往往是被动的,他们虽能完成-🔥js1996注册登录和老师规定的硬性学习任务,但是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对外界的依赖较为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怎样学习,时刻要老师引领学习,只要老师不讲,就不学。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解决难点、课后复习巩固。

2.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随着计算机硬件价格不断下降,个人计算机的组装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爱好者追求DIY的途径,日后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都可以依靠自己完成。计算机组装维修技术已经成为五年高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是以硬件为基础,内容覆盖微机全部硬件部分、常见外设和基础软件,同时也介绍微机的选购、组装方法、软件的安装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它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课程,是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强化技能训练,使用一套比较完善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互联网时代学习方法的微变化

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才能获得,而且计算机的产品种类多、变化快,每一两年就会有新产品出现。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无法获得计算机的前沿知识。计算机课程的书本内容几乎都滞后于市场的新产品。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丰富的学习知识。

例如,“中关村在线”网站可以查阅计算机的各种产品以及产品的价格、性能、产品的参数、产品的图片等,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学生更有兴趣。

二、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1.课前学案的引导学习

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对下一次的学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在听课时能轻松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而很多高职学生几乎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笔者通过设计课前学案督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设计课前学案时,将下一次课的内容以填空、问答等多种形式编排在学案中,学生在下一次上课前完成。课前学案既引导学生预习,也可以起到督促作用。课前学案引导预习时,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讲解,印象会更深刻,没看懂的地方就成了听课的重点。课前学案的引导学习,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提高了听课质量。

2.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像、动画、视频等早已超出书本教材所承受范围的信息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在网络平台的共享大课堂上呈现。利用网络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学生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还具有跨越时间、空间的意义。学生能够随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应当如何做好督促机制?

(1)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书,布置学生观看学习视频,完成学习任务书。学生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在学习任务书上按要求填写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步骤,完成学习任务。老师通过检查批改学习任务书了解和督促学生在线学习情况。

(2)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对话或交互协作。根据网络智能型的远程交互特点,可实现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的监督。

例如,利用QQ聊天工具建立班级群,提前预约好时间和布置好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时,截取图片及时发送给老师,和老师在线交流。老师可以在预约的时间检查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3.实践活动的探究学习

学习的体验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来源于生活,间接体验来源于书本。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直接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例如,学习“主板与微处理器”这章节内容时,带领学生去珠江路电子一条街,让学生感受产品实物和市场的气息。回来后再学习“主板与微处理器”,学生定会兴趣盎然,激情四溢。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学习,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4.讨论互动的课堂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前学案的引导学习、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的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课堂上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讲授课程内容。此时老师应注重学生的需要,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老师应将课程内容设置成问题和作业,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完成老师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完成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再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讲解,学生可获得更深层的理解,并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互动的学习环境下,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学会思考,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实讨论互动的课堂学习,对老师要求更高,需要老师对每一节课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 “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效

第4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㈠主干理论课

1、电子商务概论

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相关技术、运行环境及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和电子支付系统,基于EDI及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的概念和策略,电子商务涉及到的国际环境、法律环境、道德环境和税收环境。

2、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NT网络,掌握Intranet及Internet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掌握主要数据库编程语言(如Delphi),并且掌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的结合应用。

4、市场营销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系统和营销环境,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的各项具体策略及其综合运用的基本方法,树立消费者及其需要是市场研究的中心的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5、企业财务会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进一步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6、网络营销管理与策划

从网络营销特征、网络营销环境、顾客网络购买分析、网络调研、网络目标市场选择、网站策略、顾客策略、成本策略、渠道策略、网络沟通等方面学习网络与营销的整合,掌握网络营销体系,掌握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及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市场营销方法规划并发展自己的业务。

7、现代物流管理

本课程重点讲授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含义、产生与电子商务资料库-29%-&0*"678296发展、物流各功能要素(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的技术与管理,以及物流服务、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的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初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8、电子商务案例

本课程讲授行业电子商务案例,企业电子商务案例和电子政务理论与案例三个部分的内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对行业内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有明确的认识,对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形式有直观的理解,并对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有系统的把握。

㈡主干实践课

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

通过针对性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计算机程序设计(VB)实训

通过针对性的编程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

通过实际参与微机配置、组装及调试,要求学生熟悉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微机各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价格,能够配置各种适合不同需求的、不同档次的微机,了解微机系统开发中的软件、硬件设计和系统程序调试等的全过程,并掌握微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4、计算机网络配置与系统集成

要求学生学习NT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掌握NT的基本概念,学习系统集成基本知识,掌握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熟悉配置一个局域网的步骤,掌握网络规划、设计、施工、集成、管理及应用开发等技术,掌握Internet网站建设、接入服务和WEB建设等技术。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论文。

第5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质量标准;改革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又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信息化工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地快速推进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国家的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计算机人才供需方面,却出现这样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却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产生的原因在于-🔥js1996注册登录不了解公司、企业相应岗位对计算机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普遍不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为此,我们对-🔥js1996注册登录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明确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根据公司、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重新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制订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准入制度。

1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结构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和构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分析能力[1]。但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能力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操作技能、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远达不到公司、企业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1.1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支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1) 实践课程所占课时量(学分)少。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操作技能的适能够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但是,在我校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为61个学分,占35%,专业理论课程为67学分,占39.4%,实践课程为42学分,占24.7%,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偏低。若按照专业课程109个学分来分析,实践课程的42个学分中,实验课程为23学分,实习与毕业设计为1分,分别占专业课程109个学分的21.1%和17.4%。实验课程刚达到专业规范要求的最低限,不能满足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实验课程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在实践课程中,所开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的课时量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影响了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影响了学生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会影响了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社会及综合实践的效果。

3) 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实验课程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很少,学生缺少基本能力和系统综合设计开发能力的训练;没有课程设计和案例综合开发的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质量不高;没有公司与企业的实践经历,学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

1.2实践课程的考核与评估不够完善,实施过程随意性大

1) 有些实验课程是课程内实验,理论与实验教学虽然是分开进行的,但是实验课程的考核与评估却没有独立开展,实验成绩或由实验报告成绩得出,或直接使用理论考试代替实验课程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有些作了简单的实地操作考核,但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随意性很大。

2) 开设的见习课程,只设置了实践的学分,但实践的内容随意性大,且没有制订相关的考核标准,没有针对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毕业实习没有制订准入制及考核标准,毕业设计缺少量化的标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差,进入公司、企业实习时,不能参与单位的项目设计开发,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达不到了解公司、企业和提高自身系统设计开发的能力;毕业设计有些流于形式,好的作品不多见。

1.3实践教学师资、设备与场所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高

1) 现有实验教学师资大部分都是从-🔥js1996注册登录到-🔥js1996注册登录,具有在公司参与项目开发经验等实践经历的比较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 由于专业扩招,学生人数总量增加,-🔥js1996注册登录配备的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尤其是专业实验室配备不够,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只能安排在公共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效果不够理想。

3) 实践基地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的要求。-🔥js1996注册登录没有建立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中心,没有针对性的综合开发训练;与计算机的软硬件公司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少,学生没能直接参与公司项目的开发,不能了解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工具以及公司的运作与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我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发现原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实施过程存在着许多不足。为此,我们结合-🔥js1996注册登录所处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前景,以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重新制订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基本操作”、“硬件应用”、“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系统综合开发”四种能力培养出发,对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重新构建,使其更适应该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2.1构建能够支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课程体系

要培养符合专业定位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较大幅度地提高实验课程的课时量(学分),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专业能力的实训,有充足的时间到实训基地参加实习。从2006年开始,我们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调整,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

1) 对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67U23调整为49U41,将实践课程的学分提高到与理论课程接近1U1的程度。

2) 调整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原来的体系只包含实验课、见习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实践环节。现增加了课程设计、系统综合开发实训、课外实践、软件外包装训练等环节。

3) 更新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验课程原来只有验证型的实验,对理论课程中的原理、语句、语法、算法等进行简单的验证,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对于复杂的程序就无法完成。为此,我们对实验课程在原有验证型实验基础上,增加了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程作品;增加系统综合开发实训,以便学生能够综合几门课程的技术来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增加课外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个系统开发,对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进行训练。

2.2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基本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2]。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由通识课程来完成,其他三个方面的能力,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结合-🔥js1996注册登录的具体情况,将本科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分解为“基本操作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硬件应用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3]。并从计算机硬件、软件两方面和培养四种能力出发,构建我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 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多年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面广、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层次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就业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然而,我们培养的专业学生很多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为此,通过开设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使学生能够从事文员及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使学生能够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基本的维护;掌握网络布线、局域网的组网、网页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能够从事网络安装、建设与维护工作;熟练掌握某一行业的应用软件,使学生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管理以及二次开发工作。

2) 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使用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基础以及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理念,学会基本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中数据结构如何设计与存储,算法如何分析、设计与实现;开设数据原理及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及编程操作;开设面向对象语言实验,使学生掌握当今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语言,学会建立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前台;开设网络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编程实验,使学生掌握面向Internet的C/S模式或B/S模式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尤其是使学生学会建立软件系统的前台与后面的连接与访问操作;开设软件工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开发软件系统所需要经历的步骤以及每一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

3) 硬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对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计算机控制原理的理解;开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如何编程对各种现代化设备的控制与应用,为学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打基础。

4) 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培养。开设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使用面向对象语言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的界面及各模块功能程序;数据库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建立软件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根据所建立的软件系统,编写完整的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分析与设计文档,并编程测试、运行;开设系统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训,以软件系统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自己所学的语言、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一个B/S软件系统,或建立一个网站;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2.3建立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为使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得到保证,确保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环节的考核与评价进行改革,制订了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毕业实习准入制度。

1)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原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成绩大都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多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样评定出的成绩有很大偏差。由于课程实验中大部分都是验证型实验,学生比较容易完成,按照实验报告来评定成绩,不能评价其真正的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对基本操作课程实验、程序设计课程实验、网站建设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制订了量化的质量标准,如: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质量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质量标准、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质量标准等。

2) 系统综合开发实验质量标准。制订了课程设计训练质量标准,软件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实训质量标准,课外实践活动作品验收质量标准等。

3) 实习准入制与毕业设计质量标准。原来的毕业实习按照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和技能,到时间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这样很难保证学生实习的质量,为此,我们制订了一个实习准入制度及相应的量化标准,做到实习前把关,使学生在真正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和技能之后,到实习单位后就能够很快适应生产实践,并尽可能参与实习单位的项目设计开发工作,提高自身的系统综合开发能力。通过制订实习质量标准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质量。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根据不同的毕业论文(设计)分别制订了理论研究论文、应用研究论文、软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3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成效

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进行改革与完善后,重要的工作就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

1) 课程实验教学采用两种方式实施。第一是课程内实验教学,实验部分单独设置学分,按课程实验质量标准单独评分,采用实地操作方式进行考核,不再以单一的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评定的标准;第二是单独课程实验教学,按课程实验质量标准单评分,采用实地操作或制作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结合实验报告评定成绩。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属于单独课程实验教学,但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综合性、复杂性比一般单独课程实验要高,要求也更高,因此,更适宜采用制作作品的方式来考核与评价。

2) 将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实训课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以软件系统案例进行教学,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分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网站的建设、一个B/S或C/S系统的设计开发。完成以后,由教师考评小组考核,学生除了运行作品外,还要进行适当讲解,最后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考核验收。

3) 毕业实习建立准入制度及质量标准,对学生实习之前所掌握的技术和能力进行考核评价,达到要求的准予实习,达不到要求的延缓实习。准入制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操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局域网的组网、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制作、常用应用软件使用等, 通过检查学生提交B/S或C/S应用系统的作品来确定考核成绩是否合格。在实习过程也采用量化的质量标准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制订了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的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答辩组评定的成绩三部分组成,确保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我们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经过四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实习单位满意度增加,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增多,参加国家或省级计算机应用大赛等比赛获奖的人数逐年扩大。

4结语

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地方性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是为区域经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从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出发,构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措施。实施的效果良好。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浩,胡学钢,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7(22):73-74.

[2] 王志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3):18-20.

[3] 张辉宜,吴光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4-115.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mputer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LI Wenjing, LIU Zhijia, BI Yingzhou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China)

第6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85-04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IT in China’s every walk of life continues,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talent grows graduall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79%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set up computer major in order to train computer talent for the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ocial demand, there are two basic qualities for computer talent―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That is to say, what we need is both innovative and applicable talent. The problem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levant measures dealing with the model innovation of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1 概述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高等教育需更贴近社会需求,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就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转向了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各业的现实需要出发,正是这一点,使高等教育从同质精英培育走向了更贴近经济社会建设的多元需求人才培育[1]。这一转向也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许多高校深切地认识到要适应时代需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不过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认识及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还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课题[2]。

2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本专业是我院首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了2届毕业生。其第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是参照重点高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的,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与重点院校计算机专业相似。存在课程体系相对滞后,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实践偏少,课堂讲授多、课外活动少等现象。

从2009年起,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多次调整,并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

1)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修订,更加明确了“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补充规定。

2)开展了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教科文汇》2011第1期上发表了教改论文“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并据此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进行了修改,使之比较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增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了5门课的课程设计。

3)对于省级本科精品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我们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在原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基础上,于201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了该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于实训项目组织教学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编写了具有创新的教材“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组装维护教程”,于2010年12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规划教材”出版;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将大量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

4)在2011年申报获批“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从2012年起,按照该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实施该中心的建设。并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训基地,对计算机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进行了毕业实习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为了在计算机专业2010级第4学年更好更广泛地开展毕业实习实训,我们先后与合肥科大讯飞教育公司、上海第九城市信息科技公司、合肥达内软件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6)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系教师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在计算机组装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进行了基于实训项目、基于实例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收到了较好效果。特别是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开展了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试行了老师指导下的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边学边用、以用带学、以学促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虽然,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与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为了在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更深层次取得成效,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措施。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院办学思想和服务宗旨,以及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力和综合素质,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关系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明确专业定位,服务人才培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2)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所列出的软件高级人才与软件测试人才,到2015年将新增8000,到2020年将新增23000。我省现有软件企业200多家,其中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安徽南瑞继远软件公司和安徽三联交通应用技术公司等20家企业已确定为2012年度省重点软件企业。这些企业每年都需要招聘大量的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含软件专业)的人才。据了解,仅科大讯飞一家每年就需要引进近千名软件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和补充人才流失的需求。

3)深入调研人才实际需求,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近30年来,我国几乎所有高校,无论是全国重点-🔥js1996注册登录与省级重点-🔥js1996注册登录,还是一般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实行的都是一个教学模式和差不多的课程体系,大家都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对实践教学有所忽视或不够重视。虽然近几年来,教育部对一般院校十分强调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都在开展相关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某些地域性局部性经验,但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改革经验和改革项目案例的推广性介绍。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来说,教育部的要求和大家总体看法,是必须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同时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减少理论教学的分量。

因此,必须通过深入对IT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4)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技巧,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 改革的主要内容

4.1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对照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际要求,深入分析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相同,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2008年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虽然我们实施了某些改革措施,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和定位还不十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侧重点不突出,因此与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专业特色还不明显,多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2)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编程兴趣、软件开发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还不够,而实习实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还不能全面有效发挥作用。

3)课程体系改革相对滞后。在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体沿用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给学生留的发展和创造的时间较少。因此,毕业生能力强的人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4)师资建设滞后。我系在升本以前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升本后的几年中,引进了十多名硕士研究生,但引进的副高职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很少,师资来源渠道极为单一。故现有教师队伍中缺少高学历和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应用型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缺乏,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专职教师人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多数人缺少实践应用经验的情况难以改变,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4.2 改革的主要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定位为依据,在人才需求形势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思考和研究,提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要有一定知识深度,既要以“够用”和“应用”为限,又要有“基础扎实、增强后劲的”实力;在能力方面,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方案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

要求对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加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一个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三大模块);还要求从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出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同时,还要构建一个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包括素质拓展选修课、教师指导下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大体系的总学分为180±5,专业理论教学学分占55-50%,实践教学占40-45%,综合素质拓展占5%。

2)构建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去掉个别基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逐步形成2-3个专业方向。

3)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专业课程增加一章最新技术介绍等内容。加强主要课程之间内容的统筹、协调与衔接,减少内容重复。在此原则基础上,重新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并按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新型教材。

4)加强综合性知识传授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已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融会贯通;要求提高实验课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综合化程度,要求综合性实验融合本课程两章及以上的知识点,或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课程设计融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相关知识。

5)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本专业课程体系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多种科技竞赛活动、毕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要将它们进行整合和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体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6)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

为了把毕业实习实训进一步搞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学习江苏省盐城工-🔥js1996注册登录优集-🔥js1996注册登录开展“预就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在每年3-4月份,请多家企业来校选择三年级学生,到大四时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对这部分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js1996注册登录安排专业课老师参加实习实训管理,并负责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开发案例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学到规范的系统开发流程,熟练掌握先进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获得软件研发的能力和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在实习实训期间,优秀的预就业学生将被“预就业”企业录用就业,对于未被录用的学生则由“预就业”企业推荐到其同行业的用户单位就业。

对于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其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的部分课程(均为选修课)要求自学并通过考查获得成绩和学分。也可试行自主学分制,让预就业的那部分学生用毕业实习实训学分来置换第七学期的课程学分。

7)抓好“省级示范软件实习实训中心”建设

按照“省级软件示范实习实训中心”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积极努力完成该中心的建设任务,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实训基地层次,提高实训效果,努力提高“中心”在计算机与信息行业、软件企业与软件外包企业的认可度,以促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实习实训中心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与软件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正确处理2种关系: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其紧密衔接、相互补充;二是不同实训项目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实训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功能与作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将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制定实训教学目标和实训方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建立“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训教学体系。

8)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构合理、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并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以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结构合理、科研教改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双师型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是能力互补、相互协作的教学团队,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通过选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参加科技攻关与技术改造,为校内年轻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工程实践背景,逐步成为双能型教师。

为尽快在师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组织模式,确定老中青教师间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重点培养那些有希望取得高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争取近3年内有3-4名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协作模式,聘请校外科技人员为本专业学生开实训课,安排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项目研究或技术攻关,以提升专业技能。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支结构较合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充满活力,兼有专业知识理论和项目开发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9)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完成由“强化过程管理”向“强化目标管理”转变,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创新管理手段,加强二级教学管理,开发二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指导教师的考评,完善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施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程监控,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师生的督导功能。

5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综合上述的多方面改革思路与措施,较快制定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后,关键在于贯彻实施并不断取得成效。这需要动员全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艰苦努力。

1)抓紧进行课程建设:在确定本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后,需要对其中的主要课程逐门讨论确定课程内容,按照科学性与先进性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增、删、改,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照综合性与创新性培养要求,写出其实验大纲与实验指导书,特别关注其中的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

2)抓好专业应用型特色教材建设:应用型特色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抓好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必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别主持主要课程的教材建设。先要研讨修订各门课程的章节目录,接着编写某些补充教学资料,然后有选择有计划地编写出版某些课程的应用型教材。

3)抓好实训教材建设:在总结校内外实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整合实训教学资料与项目案例,编写实训指导书,进一步编写出版实训教材。

4)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在总结已有的毕业实习实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科大讯飞公司、上海第九城市公司、合肥达内公司以及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建校内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预就业”实训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三赢。

5)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本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表现出的一个亮点。要更加重视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① 在各主要课程的实验中,着力抓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② 抓好课程设计,要求选择应用两门及以上课程知识的项目,要求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知识,自主完成项目设计,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报告,并对设计报告进行验收与答辩,以提升培训实效。

③ 进一步抓好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对其中的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以学带干、以干促学、边干边学的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与基于案例的教学等教学方法,认真总结、完善和推广。

④ 认真总结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验,特别要很好总结和推广结合毕业实训搞好毕业设计的经验;强化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考核措施;提高广大学生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自觉性,使每个学生在这个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巩固所学知识,学到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成绩。

6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机遇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要求人才培养要以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以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它行业自身的许多特殊性。也会给专业发展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认真地研究新问题,较好的提出解决方案,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晓丽,邓江沙,陈川.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0,2(2):100-104.

[2] 王世辉,乔显亮.高职院校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7(1).

[3] 郑春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4] 李发伸.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中外校长论坛文集. 教育部中外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第7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立体教学模式,探讨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了激励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了与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材编写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主体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为了快速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学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知道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将这个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围绕解决每个子问题,将要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展开。这样所讲内容由解决实际问题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结构,所有子问题解决后,则应用问题也随之解决。这样一门课完成后,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解决实验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划分了以下三个层次: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激励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与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材编写模式。

1 应用教学模式的探索

这一层次就是探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按照新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思想组织教学试验。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开始时对本课程的应用作阐述并布置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不断的探索性学习,逐渐完成课程设计。在期中左右开始规划,期末交设计程序及文档。为此,我们专门印制了《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教学任务书等手册。每门课要求至少完成五个实验报告、一份课程设计。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上课前制定教学任务书并上报系教学委员会审批,教学任务书含学生学习后达到的能力要求、教学进度、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作业次数、参考资料、网站建设计划等,并作为教学检查的依据,纳入教师期末酬金量化。

2 专业计划的目标控制体系建设

专业教学计划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了目标控制体系的新教学方案,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原来教学计划的原则是最终控制,结果难以达到目标。

体例:(1) **专业总目标;(2) 就业范围;(3) 第一学年目标;基本技能;基本语言;基础知识;(4) 第一学期:达到目标;安排课程;考研主干课;按如此模式编制教学计划,将学生学习最终能力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通过过程控制来达到总目标,使教学计划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

3 延伸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

启动系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予以奖励。要求各专业课基本实现课件上网、作业上传、辅导答疑等功能,并鼓励老师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3月开始以“数据结构”、“C语言”、“网页制作”、“操作系统”、“计算机电路基础”五门专业课为前导制定了课程建设研发团队,并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第二阶段:2007年1月起所有专业课开始系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5年“Delphi程序设计”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6年“数据结构”、“计算机电路基础”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2007年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实训”、“网页制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共六门课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其中“数据结构”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网页制作技术”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

4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探索

加强电子试题库建设,改革应用性课程考试方式。向教务处申请对Flash、Photoshop、网页设计及五笔字型应用等四门技能型课程由原来的期末笔试改为学生自主式全自动网上测试,并要求计算机科学系所有学生(含已经笔试合格的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该测试。该申请被教务处批准,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对网页设计及五笔字型两门课试点,受到学生欢迎,效果较好。针对考试中的问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考试系统进一步改进,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有计算机应用等五门课程进行了机考,扩大了考试科目,进一步扩充了题库,提高了防作弊能力。

5学生学习竞赛的组织与发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特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竞赛组,系主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下设五个竞赛小组。2005~2007年,除组织计算机科学系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五笔字型大赛、Flash设计大赛、图像处理大赛等,积极参加枣庄-🔥js1996注册登录组织的各类赛事外,共组织学生参加省/国家竞赛5次,项目如下: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正保教育杯第三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电子产品设计大赛。在这些竞赛中学生均取得较好成绩,极大地鼓舞、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下表所示:

6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编写模式的探索

按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教学模式,探索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应用课程教材编写改革的方向为“立体结构知识层次分布式教材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立体化教学设计教材章节,教材第一章提出能力要求,并给出总体实现案例设计,每一章设有能力达标要求并围绕整本教材的案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再呈现传统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点的线性结构的教学模式。基于新教改思想,我们正按照此模式编写计算机网络实训、数据结构等教材。

7 结束语

第8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 中职-🔥js1996注册登录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本文从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软件系统的安装、教学软件的选用、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探索得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有效措施。

21世纪的信息与技术突飞猛进,中等职业-🔥js1996注册登录培养的职业技能人才必须顺应新时代的需求,而其中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职-🔥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计算机实验室(机房),要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就要重视其有效管理,特别是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才能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作为中职-🔥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下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管理实践,谈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助力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以资共享。

1 重视实验室综合规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实验室的综合规划,应综合考虑网络布线工程的规范,IP技术和数据承载的能力,在计算机实验室综合规划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实用性。计算机实验室在设计与施工时就应该明确实验室的用途,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途要求,直到实验室安装完毕,才发现设计与实际用途不相配,甚至相差甚大,其结果可能使整个工作从头做起,即使进行修补,随着用户的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的性能也会不断下降,直到没法满足计算机实验的进行。

(2)安全性。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十分重要,是顺利教学的保障,因此,必须整体考虑各方面的安全性。网络方面,可以通过各子网隔离,全网统一管理IP地址,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子网。制订一些安全性的策略并加以实现,防止系统被人为恶意破坏,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分权管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考虑,计算机实验室中电力负荷等级,供电系统的安全,机房供电设计及电源系统接地的设计等。

(3)可扩缩性。计算机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实验的设备必须支持国际上通用标准的设备和国际标准的协议,有利于保证各种实验之间的顺畅连接互通,并且方便接入不同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网络产品。根据未来发展的增长和变化,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顺畅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室设备的调整,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易于和各种公用网络连接,随着各种设备的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证现有设备的使用正常。

(4)可管理性。中职-🔥js1996注册登录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能够配合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并且管理技术也要有先进性要求。

2 合理安装及备份系统,提高实验维护的效率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要考虑不同课程的使用需要,所以操作系统的选择及其稳定性十分重要。依据多年从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认为,DOS系统与WINDOWS XP两操作系统必需共存。应该注意的是,应在 WINDOWS XP 系统中安装DOS系统,并且在C区(引导分区)保持FAT32文件格式。

软件的实装与备份,网络克隆软件是有效与方便的,网络克隆软件Ghost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备份的工作效率。-🔥js1996注册登录在采购硬件时往往是政府采购,需要自行装入操作系统和各种教学软件。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逐台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和各种教学应用软件,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使用网络克隆软件Ghost软件,在硬件配置一样的情况下,全部计算机联网状态下进行多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步骤如下:

2.1 网络克隆准备工作

安装一台客户机,首先是安装操作系统,注意一定要完全安装,并且打系统补丁,然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注意不能使用万能驱动程序,最后安装各种教学软件,并且优化系统处理,这个就是网络克隆的源盘,也叫母盘。

2.2 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

现今的网络克隆软件的安装已经可以一开机什么命令都不输入,直接开始克隆软件程序运行。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安装服务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 2000 Server或者Win2003 Server。如果安装其它系统会出现系统的客户数的限制情况,例如Winxp就会限制客户为8个。所以最方便的是配置一台Server版的服务器,然后就可以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自动网络克隆工具服务器端。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运行服务器端了。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的是“AutoGhoSrv2.2.0.0”软件,网络克隆软件“Ghost 8.0”企业版,安装是很简单的,直接解缩就可以了。

2.3 客户端启动方式

网络克隆软件服务器端启动后,就该准备客户端了。客户端电脑无须U盘启动、无须光驱启动等等,即可实现网络启动克隆,非常方便。开机后将客户端电脑主板启动顺序不要设置网络启动为优先,我们仍旧以优先硬盘启动顺序,需要网络克隆的时候,按主板启动菜单热键(有些是F12、F9、F1……各主板不尽相同),再临时选择网卡启动,因为网络克隆完成后会自动重启,它就直接以硬盘启动,不会再次跳到网卡启动上。成功启动后来到DOS菜单,选择“3”号菜单,快速分区,手动选择网络克隆软件,这样就直接进入网络克隆软件界面。

2.4 开始网络克隆

首先制作母盘镜像文件,制作全盘镜像时要注意因制作全盘镜像时,不能将镜像文件保存在本盘上,所以要记得多挂一个硬盘用来存放镜像文件;一般40G的硬盘,在装了系统及教学软件后大都已使用20G以上的空间,制作出来的全盘镜像会达8~10G左右,并在制作过程中,镜像文件达到2G时,网络克隆软件Ghost 自动生成一下个后继文件,文件名后缀是“gls”;选“文件名”的话,网络克隆软件Ghost 会自动输入后继文件名及存放位置。以用40G硬盘使用16G制作全盘镜像为例,生成了四个2G左右的影像文件,文件名是:“win98.gho”、“win98.gls”、“win982.gls”、“win983.gls”,并且四个文件必须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然后,在服务器上运行AGS.exe,浏览或拖曳“Gho”文件后,按“开始”按钮即可,服务端开始工作,等待客户端连入。“镜像文件”处只要选中后缀为“gho”的文件就行了,后继文件就不用拖曳。要进行全盘网络克隆时选中“硬盘”,在自动开始模式里输入了条件,点击了“接受客户端连接”按钮后,实际上不能达到条件时(如:客户端数量处输了60,但实际上只有55台机接入),确认所有客户端连接成功后,点击“发送”按钮开始网络克隆。

最后,开始客户端的接入,出现网络克隆软件Ghost 程序界面,选菜单上“GhostCast - Multicast”项,按了“OK”了,如接入成功,就马上可以看到单机克隆那样的界面了,进行全盘克隆,接入成功后,顺次选择“OK”,“OK”,“YES”按钮即可。这样客户端就进入等待接收状态了。所有的客户端都接入成功并进入接收状态后,如果服务端那里设了自动开始模式条件,条件符合后就自动发送了,如果没有设置自动开始条件,我们就返回服务端机器,点击“发送”按钮,就开始网络克隆了。我们就静待网络克隆完成了。

3 恰当选用实验室教学软件,发挥软件助力教学的作用

计算机实验室建成以后,怎样充分利用其优势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实验室实用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实验室的功能是否多样,是否可以进行各式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否可以随时为学生分发操作所用的素材和一些文档范例,还有,教师想可以随时针对学生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示等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硬件多媒体设备的投入,这样投资较大,升级不方便;另一种就是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但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投资较少,现在计算机在采购时,硬件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我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软件,效果很好,利用该教学软件,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机,发现学生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时,及时向学生屏幕发出警告消息。还可以进行学生分发文件,收集学生完成的文件,为学生进行演示,演示时画面能够同步,流畅。该教学软件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教师端并安装软件狗,在客户机上安装学生端就可以使用。有了该教学软件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发挥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作用。

4 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

根据多年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经常会遇到计算机系统被学生故意删除文件,而导致系统崩溃;桌面被学生改得面目全非,教学软件被学生卸载等情况。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稳定,一般采用系统还原的方法。

常见的系统还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硬件设备还原卡,该设备需要占用一个PCI插槽,并且投资较大。我校使用的是“德天信山”公司的的还原卡,该产品提供的网络配置软件十分好用,只要在一台教师机上安装控制端,其它学生机安装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控还原卡的使用情况,并且可以随时改变保护盘的情况,这样就不用每台机都去操作。特别是在网络克隆前使用,先把全部学生机开放,然后网络克隆,重启电脑后,在控制端配置电脑的名称和IP地址即可。例如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实验室,一位实验老师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装工作。另一种软件还原,常见的有冰点和还原精灵。该方法投资较小。这种方法主要是可自动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能够防止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5 完善-🔥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除了硬件方面的管(下转第116页)(上接第103页)理,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实验室有了良好的硬件配置,但怎么样才能利用和维护好实验室来为我们教学服务呢?首先,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计算机实验的组建管理维护都必须由实验员进行操作,实验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对实验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职-🔥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必须根据-🔥js1996注册登录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摸索与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服务。诚恳希望能够与众同仁一起努力探讨,在中职-🔥js1996注册登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这一领域创出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石幼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

第9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其重要性与必然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在校企合作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行业、专业的特点,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计算机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由于难有大规模的计算机企业成批地提供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场所,学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实际练习,对工作环境陌生,不熟悉工作的具体环节。因此,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要及时吸收和借鉴行业内各种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接受先进的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环境,必须针对计算机行业的特点、专业特点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这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探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可行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专业对口顶岗实训难由于计算机行业属高技术性行业,技术和硬件升级换代非常快,-🔥js1996注册登录的教学、学生的能力等方面与企业实际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生很难融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更不能独立承担企业工作,只能作为生产观摩人员或从事一些极为简单的辅工作。

学生集中实训难计算机企业规模一般不大,企业人力、物力资源有限,而且专业技术性较强,要企业成批提供工学结合岗位不太现实。因此,学生过于分散,既不利于实训教学,又会加大管理成本。

计算机系统商业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商业数据安全很重要,相关设计行业对此多严加防范。像财务数据、客户资料、图纸文件甚至生产加工任务单等,任何一份文件或单据流失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时只能停留在点到为止的状态,难以进入真实业务操作的平台,这就使得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职业院校自身的问题职业院校的科研优势和技术优势还不够强,一方面,-🔥js1996注册登录没有形成技术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产品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造成合作的不对等性,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

适合计算机类专业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根据计算机行业和专业的特点,适合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以-🔥js1996注册登录为主体,突出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依托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人员、经费、企业前沿信息等各方面资源,有效地打破传统实践教学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通过职业性与教学模块化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企业对岗位(群)知识结构的要求展开,实现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联合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js1996注册登录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了解企业对学生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将生产实践融入教学之中。但是,由于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某个企业需要大批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计算机类专业“订单式培养”的难度较大,-🔥js1996注册登录可以结合某些大型的计算机培训集团和行业协会,进行“点对面”的“订单式”培养。

“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js1996注册登录与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办学。企业和-🔥js1996注册登录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分享办学效益。如-🔥js1996注册登录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成立“软件-🔥js1996注册登录”、“网络-🔥js1996注册登录”等,形成共同体。由于企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与简单的合同合作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为稳定,更为深入,合作形式、合作内容更加多样,更加全面。在解决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上,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合作企业可以与院校协商,与贫困生签订劳动合同的预备合同,由企业代学生缴纳学费,待学生毕业后可用其工资偿还,而且还可以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实现免费职业教育。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由于企业是市场主体,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宗旨与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虽然有矛盾,但在某个项目上开展合作还是可能的。

“引企入校”模式这种模式是由-🔥js1996注册登录提供场地,将企业生产线或行业鉴定所等引入-🔥js1996注册登录,学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见习或顶岗实习。如引进企业笔记本电脑生产线,由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实训项目都在生产线上完成,学生可获得实际职业环境的操作机会,同时公司还可按月给学生发放工资。再如,可将公司技术研发部门以经营独立运作、技术双方合作的形式引进院校实训中心楼,让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及测试工作。又比如,可在校内引进信息技术工作室,将教室、实训室、工作室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教学计划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教师、学生与入驻企业一起,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商业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等工作,形成“实训即创业”的特有培养模式。

“校办企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实行校内实训资源的优化重组,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引入市场机制,依托专业开办经济实体(如文印社、软件开发项目、电脑服务公司、信息技术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形成“教学—实训—科研—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使实体生产经营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让教师和学生为企事业单位安装网络并进行日常的维护、网站设计制作等,生产经营的收益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和创业基金。在这种模式下,校办企业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实训环境,-🔥js1996注册登录教师也是校办企业的技术员工。校办企业不仅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而且成为社会服务的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场所,使校办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效能,同时也可保证校办企业的良好运营和健康发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