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我国农村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国农村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农村现状

第1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教育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农村成为其难点。目前,现实中的客观因素成为了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的意识、师资数量、物质条件和物质质量,传统习惯以及地区差异等各个因素都与-🔥js1996注册登录体育的目的和管理息息相关,因此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

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要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不可缺少,体育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被人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历史原因等一些问题的影响,对-🔥js1996注册登录体育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农村-🔥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更是如此。

一、相应主管部门对-🔥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农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各教育部门对现下各农村-🔥js1996注册登录只注重升学率,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因此影响了-🔥js1996注册登录对体育的观念的形成,体育改革也很难完成,-🔥js1996注册登录体育的功能合作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所有很满充分发挥出来应试教育对-🔥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育有着负面影响,应试压力的严重影响了-🔥js1996注册登录体育的发展。

二、-🔥js1996注册登录体育的功能被忽视

每一所-🔥js1996注册登录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真正是农村忽视了体育相关教学。-🔥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多功能的特点,,但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去看待体育教育,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深度和高度去认识,。觉得学习体育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阻止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人们的观念没有更新,从而使得-🔥js1996注册登录体育在农村-🔥js1996注册登录教育中被忽视掉。

三、把竞技体育与-🔥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学混为一谈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体育好不好只要在各项比赛中个人或者单位取得好的成绩就可以了,这样就完全误解了-🔥js1996注册登录体育,使得-🔥js1996注册登录体育从一个大众化转成为了小众化的精英教学,本来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有良好的体魄和每天锻炼的良好意识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为了取得优异成绩的竞技性体育,所以,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与体育竞技混为一谈。

四、体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对每一个-🔥js1996注册登录的教育来说,师资一定是每个-🔥js1996注册登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像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我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虽说是开玩笑的,但充分说明了各-🔥js1996注册登录体育老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再加上农村地区偏远,工资较低,正规体育老师都不愿去农村进行教学,各种因素导致了-🔥js1996注册登录提教育的落后。而且农村地区没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加之没有体育器材,每次上体育课,孩子们都坐一堆聊天,更甚一些同学都不愿意去上体育课。

五、在农村-🔥js1996注册登录体育工作中与此相关的管理没有形成

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因素影响,农村体育的教学模式依然很落后,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使得体育在整个-🔥js1996注册登录教学中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农村-🔥js1996注册登录体育制度化、系列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六、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农村教育中,-🔥js1996注册登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而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抑制了人才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广大学生得不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师水平的受限,使得体育老师不能自由的选择以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当前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在农村体育教育中,体育工作者不能完好的规划教育工作,各管理阶层均流于形式,故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善: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梳理-🔥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学的新概念,为农村体育教学培养新的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js1996注册登录输送新生奠定基础,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农村得以贯彻实施。2.因地制宜,结合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农村-🔥js1996注册登录的体育教学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资源整合,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3.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5.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并不是对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全抛弃,我们要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研究体育课堂常规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层层重视,齐抓共管,-🔥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js1996注册登录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只要各部门和-🔥js1996注册登录的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侯志琨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2.6.22日第3版

[2]王建军,课程变革,四川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8.

[3]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版,2004.

第2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性金融为补充的体系结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互为补充,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正规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1.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3.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4.农村邮政储蓄:吸收储蓄,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开展存贷业务。

    (二)民间金融形式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

    1.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2.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属于互助资金性质;

    3.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二、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但GDP 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大城镇的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其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造成了农村资金匮乏,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潜在优势。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金融机构匮乏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共存的局面。但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十分单一,专门行使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的封闭管理,业务空间日益狭小;本来“重农”的农业银行将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网点大量撤并,人员锐减,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投入相对较少。因此支持“三农”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村信用社身上,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单一。

    (二)农村信用社包袱沉重,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又受到资金规模、硬件设施、业务品种、结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和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撤离加剧

    农村政府指导下的政策银行,众多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邮政储蓄等等机构更多的成为名义上支持农村建设的机构,这些机构更多的将农村资金流向上级城市,正式的金融机构实质上并未履行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责任。除此之外,大量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金融体系中撤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达到4万个。农村金融机构中有限资金的外流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撤离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四)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民的贷款利息负担。尽管中央规定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区间,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而且也不愿意低浮,使农民贷款优而不惠。

    (五)非正规性金融服务活跃但问题突出

    与农村中正规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中非正规性金融服务非常活跃,主要是民间的、地下的借贷需求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这些金融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是,这些金融活动风险大、利率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只需,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低,与保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左,各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积极性低。

    (七)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八)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 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金融组织和互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 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

    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 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

    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四、总结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自身各方面的调整,农村金融体系一定会逐步完善与健全,将会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贞,肖庆业.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老区建设,2008:19-20.

第3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 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

2.4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2.5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我国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存放,不仅占用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累积,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3-4]。

3参考文献

[1] 周静,崔键,梁家妮.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2):349-352.

[2] 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2):44-45.

第4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摘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水环境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适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思维人手,介绍了我国现今主要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 25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污水处理的特征首先是处理率低,其次是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第三是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这些都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2.1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适用于小量污水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序批式反应器(SBR)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势改良而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在填料表面上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供氧,污水流过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负荷高、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能力强、维护管理简便。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量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所以此工艺适合于我国南方及东部城市化速度快、比较富裕的农村推广应用。

2.2 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

2.2.1 人工湿地工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由于它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地面径流雨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盐类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具有出水水质好,氮、磷去除率高,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并且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目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主要形式有,表面流和潜流形人工湿地。这两种湿地运行费用低下,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同时具有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的特点,对 BOD、COD、SS及重金属的处理效果较好,卫生条件好,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的现象。由于人工湿地工艺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气温的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低温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对氨氮的去除,因此人工湿地适用于我国南方平均气温较高的农村处理生活污水,而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来说则不太适合。

2.2.2 稳定塘系统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稳定塘的污水净化过程类似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及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根据塘内溶解氧含量及微生物特性,稳定塘工艺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稳定塘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来说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单而且施工周期短、易于施工,投资省;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塘内可种植经济植物也可放养水生动物,如虾、鱼、水禽等,而形成综合处理塘;污水处理能耗少,维护方便,成本低。稳定塘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占地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处理效果不够稳定;易于散发臭气、滋生蚊蝇。今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出了高效藻类塘和组合塘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稳定塘的不足之处。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3.1 加强规划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废弃工程。

3.2 运行费用

市、区财政应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进行适当补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都不愿意承担,多数区县运行费用来源不清,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排污既没有排污收费政策,也没有污水处理补偿政策,要求村民承担污水处理费不合理,也不现实,急需市、区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并建议市、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村民或村委会可以负担部分污水处理费用,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市、区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出台奖励政策,作为对村民的补偿。

3.3 完善管理

在推进新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要建管并重,注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4、结论与建议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体污染,同时农村经济发展赶不上城镇,地区特点突出等,因此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自动化高的一体化处理系统,以适应我区农村污水的多样性等。在选择工艺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水质、水温、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工艺。

参考文献:

[1]李松涛.乡镇企业是农村水污染最大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9,14.

第5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5年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初见成效,全国开展垃圾收集的行政村比例年增长6个百分点,进行垃圾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增长1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各地财政投入也是逐年增加,2009-2013年5年间,用于农村垃圾处理的财政投入年均增加20%,但区域差距较大,如2013年东部地区用于农村垃圾处理的财政投入占全国60%,余下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一共占40%。农村生活垃圾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差距大

东部地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比例达82%,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68%;中部、东北地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比例超50%,但生活垃圾处理比例有待提升;西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均相对滞后,收集和处理的比例只有37%和21%。

总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呈现“四六六”格局。有超过四成的行政村收集点还是空白;有超过六成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不完整的统计有1.1亿吨,有0.7亿吨的垃圾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有超过六成的行政村是没有对垃圾进行处理的,只有19万个行政村有垃圾处理,处理的比例不到36.6%;有14个省的处理率不到40%,少数省不到10%,也就是说这些省市的农村生活垃圾90%都没有得到处理。

(二)模式粗放,收运处理过程污染严重

现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没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垃圾随处乱堆,甚至直接倾倒在河道,污染严重;二是设有简易垃圾收集点,但没有密封、清洁措施,最终采取简易堆放,污染严重;三是收集点转运至简易填埋场,收运成本高,资源浪费,污染较严重。总体来看,形成这种粗放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环卫设施基础薄弱。同时,由于经费匮乏,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导致收运设施缺乏或简陋;收集处理以人力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收运不及时;处理以简易填埋为主,大量填埋场污染环境亟待修复。

(三)管理无序,没有形成有效的行动机制

很多地方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清晰、职权不明确;财政资金不到位或不能及时到位;村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城乡、区域统筹等新的理念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落实。

二、各地实践及典型模式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投入,取得初步成效。如,2008年以来,山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1.3亿元,目前有76个县(市、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2009年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处理;2010年以来,安徽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5亿元,县(市、区)投入财政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1年以来,广西加大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两年内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增加30个百分点,等等。

归纳总结各地实践有四个比较成功的经验:一是建立了主要领导推动,严格职能考核的推进机制;二是形成了既有村民参与,又有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三是探索了财政资金主导,农民适当交费的经费分担机制;四是明确了源头分类减量,相对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

(一)传统和新型“城乡一体化”模式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主要有传统和新型两类。传统模式是指由各级环卫部门负责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收集、运输、最终处理;新型模式是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统收统运模式,实行管干分离。全国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形式还是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区县处理”,这种模式主要适宜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比较紧密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面积较大的村镇,主要采取“分类、分片、分级”处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源头分类减量后,区分近郊、远郊、偏远村庄,分别选在县、镇或村进行最终处理。如,行政村距离县处理厂20公里范围内,就实行“村收镇运县处理”;行政村距离县处理厂在20公里范围外,可通过片区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场,实行“村收镇运片处理”;行政村距离县处理厂在20公里范围外,且位置偏远的地区,可强调分类处理,就近就地处理。

三、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

自住建部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计划后,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纷纷出台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如,上海出台了《关于开展本市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路线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要达到100%无害化处理;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保洁要求、农村垃圾处理等内容,同时,广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共计36000万元用于补助70个欠发达县(市、区);海南出台“清洁家园”行动,要求到2015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70%以上。

同时,各地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体系建设,现行的标准体系全国已经基本完成,包括综合标准2项,基础标准3项,通用标准8项,专用标准4项;第二阶段的17项标准中,现行2项,在编1项,待编10项,修订中4项。这些标准都是完全针对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标准的出台会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行动计划及发展趋势

2014年底,住建部召开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四方面要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出六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保障、确定处理模式、动员村民参与、完善法律制度和强化监管检查。同时,要求根据农村的面积、交通的状况、经济的情况、分类的进展、处理设施的距离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形成区域特色。

(一)垃圾分类是管理重点

垃圾分类成为此次治理工作的重点,具体有六方面内容:一是要求加快收集、运输、处置系统设施建设,衔接垃圾分类试点;二是制定分类产品扶持政策,解决再生资源产品出路;三是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四是健全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定期通报制度和考评激励机制;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六是积极推进分类垃圾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第6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关键词 小学 师资队伍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众所周知,我国近现代体育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快速崛起为世界体育强国,尤其在已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们所获得的金牌数居世界之首,毫无疑问,-🔥js1996注册登录体育为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体育场地及设施问题。关于体育设施,主要从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表1是一组来自四川省农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场地与器材达标的小学分别占19.8%和16.3%,另有11.7%的-🔥js1996注册登录根本就没有运动场地。其中,体育器材的主要来源是-🔥js1996注册登录购买,小学自制的器材则占比28.3%。从这里不难看出-🔥js1996注册登录的自我转变能力较差,鉴于资金问题其对上级的依赖性较强,这可能也是造成我国许多小学体育器材、场地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原因之一。关于经费缺乏问题,笔者认为和相关教育、政府部门有着一定的关联,一些经费可能上级已经批示下来,但由于中间的诸多环节,未必能真正用到小学的体育建设层面,尤其对于农村的小-🔥js1996注册登录而言,“体育让路”现象较为严重,此对我国许多小-🔥js1996注册登录完成体育教育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表1 四川省农村小学调查数据

(二)教学形式及师资力量问题。表2是一份来自湖南省永州的数据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较低、数量较少。据调查,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等小学配备了1-2名专职体育教师,而村级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往往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代教,非体育专业的担任体育教师的比例高达69%,部分地方甚至高达88%,可见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表2 永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学历情况(%)

(三)小学体育教育体制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建国以来,我国曾设立了种种明显“偏袒城市”的制度政策,如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等发展战略,导致农村与城市不同经济结构的同时,直接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城乡教育制度分野,尤其是体育教育,在许多人的视野中,体育往往被视为“边缘学科”。就当前的《-🔥js1996注册登录体育工作条例》而言,即使对学生每学期的体育课数量有所规定,但体育课被占用或取代现象时常发生,可见执行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若得不到迅速改善,不仅农村小学体育的体育设施及体育场地缺乏、师资力量匮乏等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恶化。可见,必须从体育教育体制层面进行完善。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一)完善体育场地及教学设施。据上述分析探讨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及教学设施缺乏问题较为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及机构需要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及特点,在政策上、经费上予以一定倾斜,使他们与城市学生一样享有体育活动带来的欢乐,身心得到愉悦发展,如借助“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扩大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及器材的投入,促使农村小学与城市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结对,这样或许可以在体育器材方面得到帮助,使农村小学更快速的发展。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据上述湖南永州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可知,当前诸多小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机构改革的前提下,暂不论所配备的体育老师学历如何,至少应该根据农村生源现状,调整农村-🔥js1996注册登录布局,即能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的-🔥js1996注册登录尽量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不能配备的可考虑配备兼职体育教师;其次,努力提高体育师资的素质,如通过提高薪酬加强准入制度,即加强对体育老师从业资格的准入管理;再者应全方位、多途径地扩宽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完善教师上岗之前与上岗之后的培训制度,从解决“有人上课”过渡到“上好课”。

(三)完善体制、加强监督管理。《-🔥js1996注册登录体育工作条例》是-🔥js1996注册登录开展体育工作的依据,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修订《条例》,将其中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只有从管理制度上对相关部门及-🔥js1996注册登录进行约束,才能加强体育意识。此外,还应加大有关体育教育政策管理的宣传和监督管理力度,目的就是要让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识到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坚决遏制一些占用、取代体育课现象的出现。相对而言,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其体育教育情况直接取决于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改变当前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完善体育教育体制、加强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第7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市场;保险产品;营销策略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需求增加;加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多种自然灾害的袭扰。因此,包括农业、医疗、养老等在内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开发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不能照搬城市市场的营销策略,应开展以下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创新。

一、我国农村保险市场营销现状

(一)营销观念滞后

调查表明,不少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并不是按照现代营销思想去做的,而是按照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的营销思想去开发市场,即根据企业计划的保费和利润目标,扩张大经营网点,招聘保险员工,从保险公司便利出发选择业务种类与产品供给,建立营销渠道,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营销观念的滞后,使得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二)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保险公司单纯地把市场营销当作市场竞争的一般手段,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对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都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参与竞争。忽视了竞争者的定位状况和目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评价;没有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并没有将保险公司经营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最终必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无的放矢。

(三)产品开发不够

目前保险公司销往县级市场的保险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城市到农村的简单转移,没有针对县域居民的专门险种,导致在广大县域销售的保险产品缺乏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具体表现在:保险险种结构单一,为“三农”量身打造的险种少;产品同质性高,针对性不强,卖点不突出;内容陈旧,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保险条款冗长晦涩,使县域居民望而生畏,严重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四)销售渠道不畅

近年来,湖北省的保险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主要是依靠保险公司机构和人员的扩展,没有重视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建立、健全及维护。目前我省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和保险人,电视、电话、银行、邮政、网络及保险经纪人等销售渠道较少。

(五)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结构不合理。保险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保险公司聘请的临时人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特别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训练;二是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高,缺少专门针对县域居民的销售策略与技巧;三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在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中只顾赚钱,而不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坑蒙拐骗,说假话,不履行承诺的行为和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四是保险人员流失率较高,给企业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无法提升、严重影响组织绩效、企业口碑不佳等。

二、农村保险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一)发展完善农村营销网络体系

首先,设立一个稳固的营销网络体系,着力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开拓能力强,并且具有农村特色的营销铁军。每个县设立一个农村营销部,根据地理位置每三个乡设一个营销分部,每一个乡设一个营销处,逐步达到每个村至少有一名营销员,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扩大覆盖面,更有利于绝对占有农村市场。其次,通过设立规范化的营销服务网络,使保险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真正把保险进农村,保险进农户落到实处。其三,苦练内功,提高员工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教育员工熟知保险内容,笃守职业道德,坚持客户第一,忠于保险事业。

(二)加大保险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首先解决农民参保的思想观念问题,农村普遍存在怕老无所养、怕病无所医、怕天灾人祸、怕因学致贫。因此要教育引导农民通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投资理财保险等,解除后顾之忧,转移风险隐患,达到稳定生活,逐步富裕的目的。

(三)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

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是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开办农村保险业务,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使业务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又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现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原则上要先开发低保费、低保障、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的险种。重点开发设计一些收费低、保额低、责任宽、保大病的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满足农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解决一人得大病,全家致贫、返贫的问题。险种设计要坚持从农民的购买能力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来考虑,做到手续简便,交费灵活。在展业模式上,积极寻找切入点,应按照医疗、教育、养老的顺序宣传,走以短险为突破口,以短带长、以长促短,大力发展农村个人业务,实现以直销带营销,以营销促直销的发展之路。

(四)加强农村业务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加快电脑网络化进程,形势的发展要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必须科学规范,鉴于农村营销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强化员工教育,提高管理意识的前提下,还需要科学管理的手段加以配合完善,只有管得住,管得严,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使农村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五)依靠政府职能为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上,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对购买保险的农民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的投保能力,培养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在政策上,对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上收取的保费,适当降低营业税率,个别险种可以采取免收营业税。对农村保险业的有关规定也应适当放宽,以增加保险公司开办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才能够不断扩大农村保险服务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J].金融与保险,2005年6期

[2] 郝伟朱宇婷:论开拓农村商业保险市场[J].商业研究,2004年2期

作者简介:

第8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养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据2007年的人口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1.53亿,超过全国人口的10%,其中农村老人占70%以上,而且增长速度也要比城市快。人口学家预测,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我国农村在21世纪初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增强。农村老龄化使农村社会面临着沉重的养老压力,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保障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的养老需求。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了农村养老需求的不断增长。两种观点都认为由于政府推行严格的人口政策,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其程度不断加剧,而且甚于城市。与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人口老龄化同养老需求增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是因为老人与其他年龄人口相比,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需求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导致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目前全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人数不到全国农业人口的9%,而90%以上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农村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农村老年人生活非常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养老需求。

(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7个县,但自2000年以来,参保人数逐年下降,到2005年只有5400多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仅占不到农村总人口的6%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是很窄的。资金筹集标准过低,保障能力极其有限。与城市老年人不同,农村多数老年人一生无储蓄或储蓄很少,他们除了家庭外没有工作单位,因此养老负担全部落在家庭,老来生活更为拮据。再从保障水平看,由于人们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认识不足,在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采纳了最低标准,即每月交2元。这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递增10%,现行养老基金计息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从20岁交保险开始,40年后农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仅为当年农村人均收入的2.8%,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真正需要保障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出现了保富不保贫的现象。

(三)法律保障缺失,管理混乱。

社会养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弱流失严重。根据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县级政府组织实行,资金由民政局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在管理这些养老保险金时却出现了挪用、他用的情况,出现大量的空帐、死帐和呆帐,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的大量流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筹措不足。农民养老保险金的筹措主要靠农民自己。然而许多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无力缴纳养老保险;集体企业发展滞后,不愿也无能为农民养老保障提供补助。因此许多地方的养老保险资金筹严重不足。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实际上已陷入了停滞状态。由于没有关于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门法规,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各地在制定本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时找不到比较有力的立法依据,只好各自为政,把办法确定为暂行办法,大大降低了地方立法的规范性和长期性、稳定性。

(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家庭养老能力弱化。

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评价一种养老模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贫困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老年人物质财富贫乏,精神生活匮乏,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常年累月在家中帮助做家务,部分老年人所负担的家务劳动过重,远远超出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农村老人赖以养老的一种重要资源己经缺失。再加上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该地区许多老年人负担着管理承包地和照顾孙辈的工作,生活相当艰苦。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与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从而冲击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虽然这些流迁人口仍能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会受较大影响。因此,农村家庭养老的能力弱化了。

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明确政府责任,完善与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农村人口是我国公民的主体,如果把这一群体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那么这种社会制度就是不完整的。目前,大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体制尚未确立,社会养老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无法可依。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贫困群体在农村中的比重高,加重了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的困难。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立法工作,依法建立社会养老制度。

(二)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保值增值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与传统大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因此,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会被社会养老完全代替。特别是在农村,我们更应积极培养、发展和完善它,尽快形成较完善的家庭养老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逐步实行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国家应确定以社会性和公平性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构建一个动态开放体系,

(三)巩固传统的家庭保障,使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由于家庭养老具有其他养老保障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农村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延续数千年。虽然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家庭养老将被其他的养老方式所代替。在现有经济条件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应继续倡导传统的家庭养老,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强法制观念使人们意识到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而得到赡养是老人的权利,也可通过给付抚养费或给照看高龄老人的家庭以一定经济补贴的方式,鼓励赡养老人的良好行为,以弥补因照料老人而减少的家庭收入,减轻子女的经济压力。

(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农村新的养老形式。

2006年我国已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是为收入难以维持农村最基本生活标准的人群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克服了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救济范围窄、标准低、随意性大的弱点,使社会救济有了普遍的适应性。加强社区养老保障的辅助功能社区养老是指在中国农村基层社区主要依靠集体力量,来满足社区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方式。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的集体养老方式,有很强的生命力。自我养老与家庭联系紧密,但又不同于家庭养老,当养老资源完全由农村老年人自己提供时,就是自养。

三、结语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基石。同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能够解除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从而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J].经济与管理.2004(9):10

[2]陈玉荣.我国社会保障的缺陷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

第9篇:我国农村现状范文

【关键词】规划;农村;基础设施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投资额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随着农村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现状

(一)规划项目单一,不成体系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发展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因此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是一个考虑到以上各项的一个综合性规划,其基本要求应该是在考虑到规划对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实际情的前提下,对基础设施各个子项目进行合理配置,统筹安排,以达到限定资源下的效用最大化。而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普遍存在规划结构单一问题,即没有考虑到从农村基础设施全局规划出发,而是仅仅对某一项基础设施做了具体的规划,例如许多农村在修建村级公路时都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公路规划,但是没有同时考虑到商业设施、水利设施、教育设施的规划,因此导致在以后修建该类基础设施时,造成了各种基础设施不匹配或者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

(二)没有因地制宜,考虑当地优势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对规划农村未来的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和行动方案,因此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必须要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和概括性。一个合适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充分挖掘规划农村的优势,用长远的眼光进行统筹规划,以求能到达减少不利影响,获得最大效用的结果。而我国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普遍没有存在制定规划时眼光不够长远,没有考虑当地的优势的问题,造成规划实用性不强的结果。具体来说,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在制定时容易忽视一下几点因素:第一、当地资源。当地的资源和一个农村的富裕程度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都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规模、分布,以便制定的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而现在许多农村基础设施的规模没有考虑到资源因素,导致了公告服务设施利用利用效率不高,重复建设的情况;第二、区位条件。村庄的区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规划规模。而忽视当地农村区位的基础设施规划必然会出现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不高,增大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的情况出现。

(三)规划目标混乱,灵活性不强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的目标有很多,一般来说有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产力、节约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等,但是这些目标有时候是互相冲突的,比如节约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和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一个效率和成本的矛盾问题,而目前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造成规划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制定出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长、短期目标冲突,指导性不强等问题出现。

(四)规划方案没有考虑资源节约,浪费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一般投资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国家财富,因此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考虑资源节约重要的而且必要的。目前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条件,超出了当地的财政经济实力和农民经济实力,比如有些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在制定规划时增加了许多游泳池、游乐园设施,这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的。另外一方面,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按照节约资源的原则而进行铺张浪费的规划案例也有存在,例如修建建筑规模大的地标建筑等等。

(五)短、中、长期规划区分不清

规划一般规划期限来分,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也可以分为这几种。不同期间的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是有很大的差别,其制定所依据的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普遍不区分时间长度,企图一个基础设施规划解决农村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的所有问题。这么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指导性不强,例如本应在长期规划中所需要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短期会因为前期配套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而无法实现,而短期规划中应该实现的基础设施投资因为不满足长期规划的要求而搁浅。

二、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长远眼光,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规划机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是一个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的计划体系。具体来说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预测规划农村的长远发展趋势,因为规划的未来的发展水平对规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合适的规划应该是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社会情况的,因此制定农村公共设施规划前要做好未来当地发展情况的预测;第二、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制定基础设施的规划,这样就可以使各种规划之间紧密配合,促使长期目标的实现;第三、各级领导部门要树立长远眼光,学习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力争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能够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起到长期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区优势

由于各个乡村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企图制定一个普遍的基础设施规划来指导各个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不坚持灵活性原则而生搬硬套成功地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也将导致不理想局面的出现。具体来说,坚持因地制宜的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就是要考虑到当地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充分考虑当地的优质资源,使基础设施规划有偏向性的支持当地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有些乡村矿场资源丰富,那么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就要考虑到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要适应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就要求基础设施规划更加支持当地环境设施配套发展。第二、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区位条件,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规划农村的区位条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和定位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靠近城市的乡村可以凭借其自身区位优势而享有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便利,因此其规划的重点可以发在使当地和临近城市的对接上,其规划的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也可以适当降低;再例如,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平原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也有着重大的区别,在进行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第三、要考虑到规划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比较大,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往往对基础设施的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要提高相应的指标,同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三)理清规划目标,分清规划目标主次关系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是多重的并且可能冲突的,因此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分设定多重目标的重要性次序,以便更好制定规划政策。从农户角度出发,规划的目标可以分为安全性、生存性、提高性,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规划的重点具体的指向那个方面;从政府角度出发,规划的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等,这也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确定规划目标的重要性次序,只有确定了规划目标的主次关系,才能在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有放有拿,从容制定。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走资源节约的道路。而基础设施投资一般规模较大,投入大,消耗的社会财富大的特点就更加要求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应该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基础设施规划应该以使用为主,使用清洁节能技术。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应该尽量使用适合农村使用的清洁节能技术使用,例如在进行农村卫生设施规划时,可以推广沼气技术的推广。第二、在制定规划时坚持节约土地的原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占用大量的稀缺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规划中必须使用节约土地的方案。第三、坚持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的原则,例如在规划卫生设施、水利设施时要考虑到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保护。

(五)区分规划期间,形成规划体系

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规划区间,然后根据各个区间当地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具体的规划。这样可以使规划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相符合,建立起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动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Antle,John M.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e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InternationalEvidence[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83,31(3):609-619.

[2]樊胜根,张林秀,张秀波.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经济学家,2002(5).

[4]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