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Wang Pingli

(X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为了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能顺利推广,从学生方面、师资队伍方面、实施教学方面、项目设计、教学资源方面给与分析,做了大量的改进措施及改革方向。试验证明,运行良好,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明显的改善。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ject teaching smoothly, some aspects, such as students, teachers troop,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item desig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and massive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the reform direction were made.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movement is goo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had enhanced largely, and th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passion in learning also had been improved distinctly.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实施 措施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implementation;measure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52-02

0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大力推广,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师大多数都采取了项目化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必须得到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将处理问题的对策和大家探讨一下。

1项目化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学生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对项目化教学并不是都能适应。尤其是软件技术语言类专业课程。

原因如下:①部分同学英语学的不好,看到项目代码,好像看到了英语,对项目代码产生抵触情绪。②从高中的学习方式到现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还需一个过程,学生从教师教到自己动手做,学生还不能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③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很紧张,部分同学放松学习,缓解压力。

1.2 师资队伍的问题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①教师大多数是从大学毕业到-🔥js1996注册登录任教,没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解不够,只处在初级阶段。②双师型教师很少,对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③部分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对学生的学习管得过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做。④教师的队伍中企业的能工巧匠不多。

1.3 实施教学的问题我们在实施项目时是将学生分组来学习及完成项目的。①我们对每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不好掌握,只能判断每组学生集体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不好、学不懂得同学。这样的话学不懂得的同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懂得知识越积越多,以致于会产生厌学情绪。②我们对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易把握,每组同学的学习成绩是由组内同学互相打分的,出现成绩偏差的现象很多。这样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由于项目化教学使学习很优秀,不学的学生学习很糟糕。③项目化教学的教材缺乏:教材缺乏使项目化教学没有可参照的依据,学生预习、复习的资料没有,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④-🔥js1996注册登录没有相关的奖励政策,有的老师认为实施项目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教学的待遇一样,何必费神费力去改革教学方法呢?

1.4 项目的设计、选取的问题有的老师对项目的选择不到位、覆盖面不够,使教学难以达到需要的效果,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够全面。有的老师选择的项目难度过大、不切进实际的项目,使教学难以实施,学生难以掌握。有的老师对项目的教学理解有偏差,认为项目化教学是案例教学。

1.5 教学资源的不到位现在-🔥js1996注册登录教学资源还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①计算机发展迅速,图书资料更新的很快,图书馆的存书不能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要求,这样项目化教学就很难推进。②教学的硬件设施也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项目化教学应该全在机房进行,现在的教学还是多媒体和机房同时进行的。③-🔥js1996注册登录的教学企业没有建立,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没有。

2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解决办法

项目化教学的优点很多,在实施中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我们也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不断寻求创新,使我们的高职学生得到更好培养。

2.1 努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入学时抓起,给学生宣传一个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入学就对高职的学习有个概括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再者,任课教师上课前,给学生分析软件技术课程和英语没有必然的联系,项目代码是用英语的单词书写的,但是这些英文单词经常用的,而且是重复使用的,没有必要害怕学不懂。还有,学生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一点的进步就给与表扬,学生每一阶段的作品,老师给与分析和点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热情。这样学生从听到做的角色转变就很快。最后,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是快乐的,有了知识才能有更快乐的生活。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解决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刚分配到-🔥js1996注册登录的大学生不能上讲台,要到企业锻炼半年以上,达到能够独立做软件项目后才能上讲台。②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每年要派教师到企业锻炼,锻炼后要求老师给出自己的成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③更新教学的观念,要知道不放手学生永远长不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将要获得的知识和具体做法告诉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④现在高职院校大多数实行校企联合办学,-🔥js1996注册登录可以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担任各专业的实训课程及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老师去学习。企业的能工巧匠补充到教学的行列中,那么高职的项目化教学会做的越来越好。

2.3 做好实施教学的工作为了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做到对每位学生负责。①分组一般5到7人一组,男生和女生搭配分,男生的动手能力好一些,这样可以帮助女生共同进步的。②在每组选一名同学当组长,当学习中遇到什么情况及时和教师联系,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也及时向教师汇报。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③学生成绩考核问题:我们将每一项学习任务分到人,根据完成情况,给出评定;根据学生的创新情况,给出评定;每组同学互相打分评定学习成绩;组长给每位同学打分评定;教师在学生做项目过程,通过细心观察给出学习成绩评定。最后教师给出这些成绩的平均值,就是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④我们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及相关的教师到企业去教研,教研企业相关技术岗位几岗位技能要求,制定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根据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教材。⑤-🔥js1996注册登录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

2.4 项目的设计、选取要到位每门课程的项目的选取很重要,关系到是否能掌握该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项目的选取应注意:①学生熟悉的项目,学生容易理解其结构,掌握起来就很容易,如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项目。②能概括该课程的基本内容的项目:如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信息管理、信息查询、信息汇总、运行与。

2.5 尽快建立-🔥js1996注册登录的各项教学资源尽快建立-🔥js1996注册登录的各项教学资源,为实施项目化教学做铺垫。①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图书要近两年的出版的图书,最好带光盘的,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拷贝光盘为学习及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也可以将这些资料发到-🔥js1996注册登录的网站上,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这些资料。②-🔥js1996注册登录应尽快建立机房,每个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班级,应该有专用的机房。所有的课程在机房上,教师实施的项目化教学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大幅的提高。③建立-🔥js1996注册登录的校办软件企业,-🔥js1996注册登录的教师就是企业的员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软件项目,学生在“教学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在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束语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对传统高职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推向。

参考文献:

[1]张宏芳.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M].《科教文汇》,2010.07.

[2]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职教研究》,2009.09.

第2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国库 集中支付 问题 对策

国库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使得我国国库资金的使用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化。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应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措施,能够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完善与推进。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单位应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基层单位、预算单位、银行等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环节制约机制不完善;在正常的支付操作过程中,除了年终额度结余划转基本账户之外,普遍存在同名划转现象,导致现金支付额偏多。除上述两方面外,还存在着会计核算处理操作方式不规范的问题。在用款额度的核算方面,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增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种是未增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用款方面,存在着用款额度暂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资金使用需求而出现代垫资金的问题,并且用款计划的批复与实际的用款时间也存在着相脱节的现象。

(二)预算单位财政部门管理机制乏力

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不及时,往往存在着财政部门将月度用款额度分别下达到预算单位和银行时,预算单位已经在本单位系统中接收到该指标,但具体的承办银行尚未接收到上级的银行额度到账通知,从而影响到资金支付效率。一些银行的网点工作人员对于具体操作业务不熟悉,操作系统不能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在预算单位提交了支付申请单时,网点银行不能够及时当场处理,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

国库集中支付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现象,难以应对系统风险。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与国库财政集中支付系统记账方式不同步。银行在进行授权支付业务的办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以预算单位的支付令为依据,将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登记到其系统内,将财政资金划拨到收款人账目,但财政支付系统尚未及时记账,导致两个系统记录数据不一致,不能及时对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额度使用情况了解和控制。另外,众多子系统间各自为政,相互独立,难以做到对数据的有效核对、监督与控制,更别说实现数据资料的统一与共享。

(四)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预算部门的工作量

国库集中支付后每笔资金的支用手续麻烦,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不但没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需大量增加人工。财政部门成为了预算部门的大出纳,同时增加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律法规

现行的国库资金使用方式、会计财务体系、国库机构体系等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是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需要。当前,国库集中支付试点中普遍存在着违规使用和转移财政资金、提取现金办理结算业务等问题,暴露出分散支付方式下的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强财政、金融等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执行力度,做到“资金安全、信息真实、支付快捷”,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贯彻与落实奠定基础。

(二)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要出台相应的财政资金年终结余处理细则,以进一步明确年终额度结余结转的会计分录,做好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一些工作人员工资尚未实行统一发放,而是以直接支付方式将资金拨至基本账户再完成发放的做法要进行改革,在进行“暂存款”科目核算时,必须明确申请数额与实际数额之间的差异,做好相关的处理事宜;要做好零余额账户与其他账户间的衔接工作。当前,各预算单位都增设了零余额账户其他账户够暂未取消机制,就必须明确零余额账户与其他账户间的往来核算,以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间收支的同时列报。

(三)要做好各部门间的内外协同工作,增强内外沟通

当前,我国对银行、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等部门的权限和职能都作了相关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照这些规定操作,因而,必须做好内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促进相关政策得到贯彻与落实。要始终树立起服务意识,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细化相关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单位预算与实际收支大抵相符,减少其中的变数。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业务流程,以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要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解决好试点单位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协调、跟踪及服务工作,减少预算单位改革过程中的障碍。

(四)要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针对国库集中试点单位出现的业务不熟练问题,要对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员进行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重点的指导和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库集中改革的需要。第一,要提高工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实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各项要求,熟悉和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理清各个环节具体的时间和工作要求;第二,要加强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合理划分岗位职责的必要性,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五)使用信息处理技术减少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量

信息网络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技术基础,能够有效减少人工错误率和人工复杂劳动强度,加强对财政资金支付过程的监督与管控,增加财政资金支付的透明度。预算单位采用信息网络系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随时了解本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便于监督和控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各预算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服务保障。

三、结语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预算单位财政部门管理机制乏力、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重点做好各部门间的内外协同工作,增强内外沟通,加强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及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更好地完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我国财政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金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的可行性探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

[2]刘芸玲.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事业单位预算[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第3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公务用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随着企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突显,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继而引发企业办事效率低、车辆运行费用高,成为企业财政支出的包袱。也因公务用车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国务院批转发改委文件中提出,2012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公车改革中采取了几种模式,有货币化补贴、公车租用以及加强管理型等多种模式。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集团公司按要求对所属各单位的公务用车进行了统计,就我们单位而言,仅留两辆公务用车,其余车辆按公司要求全部拍卖。这一政策运行近两年了,在财政支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改革后的公务用车制度仍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粗浅的分析。

一、货币化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办事效率

集团公司在公务用车改革开始,基本的做法:一是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取消公务用车,公务人员彻底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企业处级人员均采用此法。二是公务用车分配半货币化。一半货币发给用车人员,便于预约不到公车时出外办事自行解决交通问题;一半货币留作统筹,用于保留的少量公务用车的费用。处级以外其他公务人员采用此法。

就这一分配方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它的不合理性表现在:其一,处级人员均购普通型轿车,然而就我们单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需要到山区工地下现场办公,这种情况下只有越野车才能到达工作点,按照单位规定,处级人员不允许使用公务车辆,这样处级人员只能自驾车去工地,在无法到达工作点的情况下只能步行。在“时间就是效率”的当今社会,这无异于“蜗牛赛跑”的道理。如果要求处级人员为了便于工作购买越野车,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买得起养不起。其二,因仅有的两台公务用车派出办理更紧急的任务,有些部门人员由于业务往来需要去距离本单位10公里的相关部门办事,为了节省时间租车出行,这样下来,来回三趟就把补贴的费用消耗了。若不租车坐公交,出外办事需要半天甚至一天,不仅时间全耗在路上,其它事只能推迟。这种货币分配的交通补贴造成了工作的迟延。

二、公务用车减少,私有车辆增多带来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的严重

在单位取消处级领导的公务用车后,没有了专车接送,没有驾照的领导碍于“面子”,放不下架子去学习驾驶证,就从不正当的渠道获得驾驶证。在没有支付雇佣司机能力的情况下,只能自己驾驶,这样拿着买来的驾照冒着生命危险开车上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多发性。同时,公路上的车辆突增,车辆的尾气排放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现实情况中,公务需要和私人需要往往无法有绝对的标准来进行有效判定,下班后使用公车并不一定是为了私事的需要,上班时的派车也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公务,两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现象。尽管车改制止了一些干部长期公车私用的腐败现象,杜绝了超标购车的奢靡之风。但对于公务用车改革至今出现的这些问题仍需我们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也探讨了以下这些做法:

1.取消货币化补贴,将现有公务用车全部收回,成立第三方运营公司统一对车辆管理。司机由车辆运营单位集中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可以有效的防范公车私用和降低公车的维修、保养成本。运营公司下设若干车队,每个车队固定负责若干个单位的公务出车。将所有享受公务用车人员的车补费用转换为“公车使用代金券”,按照职务级别、岗位不同,结合公务需要的繁忙程度发放不同额度的代金券。有公车使用需求时持代金券用车,不再发放其他补贴。代金券一人一券进行相应编码,只能限定本人使用,不能代替现金。

使用方法:每月发放一次,月末结余作废,不累计;本月不足,由分管领导审批后增加领取次数。每次出车的代金券分正副券,公务用车人员用车时,将正券交出车司机,由司机记录出车路线、行驶里程,报车队管理员统计费用;副券由对应的业务单位人员签写办公事由,用车人员办事后交本单位交安委。每月初,交安委与运营车队将上月出车情况对账,进行结算。

2.加强管理,监督是基础。建立健全车辆使用管理数据库,根据每月统计的车辆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动态调整和分配代金券定额。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定期通报或公示公务出车管理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或曝光,并进行处罚,畅通监督渠道,开设举报箱,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

这样既减少了企业的财政开支,又添补了一般公务人员办事因费用不够而延误的漏洞,运营公司也可以根据办公路线调整车型,解决了领导下现场的困难。

公车管理这个普遍难题,其难度就在既要保证公车能满足公务的需要,又要限制公车私用,也就是说既要保证效率也要保证发展。因此,建立公务用车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逐步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改革。

参考文献:

[1]杭州公车改革再探索[J].商周刊,2010-1-5.

第4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摘 要 应试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显著,尽管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纷纷开始着手改革,但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此种情况下,教学改革的推进十分艰难,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不少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尝试给出了几项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虽然教学改革很早就已经开始,但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成效仍然很不理想,与相关要求依旧差距甚远。对于此种现状,高校有必要对教学改革中采用的方法进行调整,在持续推进改革的同时,提升措施的有效性,以此来实现改革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显现出的普遍问题有:首先,传统理念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理念创新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则与教师未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目标有关。其次,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高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多都对体育教学内容作了调整,然而,整体来看此种调整的幅度并不大。传统项目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些项目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大多表现不佳。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群体,对新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旧事物”,传统项目往往很难真正吸引到他们。最后,教法单一且陈旧。体育教学改革倡导教师创新教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但由于教师理念及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法不仅十分单一,还明显滞后。此种教法与学生的差异需求无法适应,使得体育教学的实际成效与预期效果差距较大。

(二)改进对策

1.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例

不少教师都对体育教学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有人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训练”,理论教育并不重要。这种情况使得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缺失理论教育,实践训练几乎占据了体育课堂的全部时间。此项问题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对学生理解体育精神、养成锻炼习惯均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合理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例,并利用前者对后者的促进关系来带动教学效果的改善。为此,高校应在强调理论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一些专项研究,并督促教师适当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主动探索新型教育路径。另外,教师自身也要注意更正认识,并善于利用理论教育深化体育教学的内涵,使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及锻炼的意义,进而帮助他们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要求。

2.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来讲,现阶段进行的改革,必须立足实际,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根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并在教学中体现他们的主导地位,不仅是体育教改的核心要求之一,还是改革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所以,实际教学时,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为学生个性留足发展空间。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学生学习,而是要给予他们一定自由,使他们有机会发展个性。此举与“以生为本”相吻合,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才培养。其次,关注情感体验。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关系到他们对体育学习的认知及理解,所以,教师应对这方面多加关注,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来优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体育热情。最后,主动尝试新型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刻板,带动性和吸引力均比较差,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主动创新教法,并通过总结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不仅是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者,还是推动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对于教师来讲,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既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要途径。所以,体育教师应注重学习,为自身更新理念、改变教法奠定基础。而对于-🔥js1996注册登录来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则是提升改革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优秀团队是成功的人力保障,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改革才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可能。因此,现阶段高校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加紧建设教师队伍。首先,高校需正视理论水平及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提升上述几方面的能力。其次,高校还应注重对教师实施思政教育,为教师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打下基础。教师秉持的理念、推崇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只有保证教师素质达标、品德高尚,才能保证学生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真正有益。

三、结语

虽然现阶段高校对被动教学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调整之后的教学模式依旧处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表现为知识灌输依旧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方式、教师对学生需求不够关心等。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就必须要正视现存问题,并优化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荣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文化的缺失与重塑[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2):73-74.

第5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瓶颈;策略

2009年国务院提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步走战略,至今,各地市已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js1996注册登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等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其它类型的事业单位的绩效改革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

绩效工资又称奖励工资、绩效加薪,是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为重点,把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和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的工资分配制度。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数量近130万个,约有4000万从业人员,涵盖社会多个行业部门,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很大不同。急需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可以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事业单位的服务效能。

2、意义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利于革除事业单位吃大锅饭的痼疾,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和服务意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有效竞争,对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用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完善岗位聘任、工资基金管理、岗位设置等制度。

二、现阶段绩效工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工资体系不科学、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并没有相对完整和成熟的经验,没有完善的模式可以借鉴。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不同各类的单位考核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都是由本单位制定,对岗位职责描述不清晰,对岗位的设置和分析不全面,所制定的绩效工资体系存在不完善的现象。

2、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流于形式。

事业单位长久以来都是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资历工作制,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吃大锅饭的印象深入人心。造成事业单位普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要彻底转变这种思想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很大难度的。单位职工和领导在认识上也有偏差,认为绩效工资就等于是涨工资或者是别人分自己的工资。自从国家提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往往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形式般的走走过场,其它照旧,有的单位开很多会,设很多考核指标,写很多报告,定很多工作量,但最终也是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3、把混乱的津贴补贴规范化困难重重

目前,事业单位津补贴情况繁杂,占总收入比重差异较大,事业单位自收、自发、自建津补贴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单位自身的创收能力不同,各自的科目设置和津贴水平也很复杂,甚至有的事业单位津补贴有几十项,发放的形式有的以折价形式,有的以实物形式。如何将合理的津补贴规范到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中来,同时又不至于引发新的内部矛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措施/方法/策略

1、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首先要做好岗位分析评价,将单位现有的位进行分类,科学的定岗、定员、定工作量,针对不同类别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

其次要确定覆盖面全的考核指标,尽是以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可量化的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既要能反映员工个体的岗位特点,又要能反映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品德和工作业绩。对于像办公室、人事处、工会等不宜采用定量指标的位,应采取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指标为辅,主要考查工作质量、组织管理能力、工作完成过程、团结协调能力等。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指标,都应具体明确,含义清楚。

最后,考核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尽量避免掺入感彩和主观性,考核细则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评价体系。

2、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大宣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力度,深入细致地讲解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使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为到改革的必要性,明确绩效工资不是涨工资,而是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作用。打破“吃大锅饭”、“按资排辈” 的思维方式,破除“绩效工资就是变相的加工资”的错误认识,消除对改革的抵触情绪,树立创先争优的竞争意识。

其次是要及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中层以上干部和实际操作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绩效工资体系、机制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针对性开展宣传和解释,打消员工的顾虑,让他们以积极、坦然的心态去参与,充分发挥出绩效工资体系的各方面作用。

3、多元化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多元化利用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首先要建立绩效反馈机制,通过部门讨论,部门领导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多种方式,使员工明确现有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以便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其次是要建立绩效考核档案,作为岗位调动、奖励惩罚、职务晋升、薪酬调整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4、采取多种激励方式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员工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偏好,采取多种激励方式 ,工资只是其中一种。应该积极探索其它更有效的激励方式,比如说拓展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等。特别是要加大对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骨干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力度,根据他们的价植取向,及时合理地安排适合他们发展并符合个人意愿的工作岗位,促使他们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结论: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一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并已纳入了国家计划规范范围之内,已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以保障其安全有效的实施。事业单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做到兼顾各方利益、以绩取人,鼓励竞争,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激励、约束、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使绩效工资制度得到广泛实行。

参考文献

[1]、林立菁.浅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第6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我国法学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职业教育是相分离的,有人主张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有人主张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法律专业学生固然要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但这并不是他们进高校深造的主要目的,学生们花费几年的宝贵时光、交着数额不低的学费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受到了普法教育、提高了法律素养,更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相关的法律职业。另外,在任何一个社会,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都是一小部分人,如果将对这一小部分人的培养定位变成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而且这部分想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学生还可通过考研考博继续学习来实现目标。因此,我们不宜将高校的法学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或精英教育,笔者认为法学教育应明确为职业教育。法学职业教育,就是通过法学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受教育者日后能够从事法学相关职业并以此谋生的教育。

(二)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指定的教材,从基本理论概念讲到学术理论的历史发展情况,再到对法律条文的制定背景、正当性、合理性的逐一解析。上课时选取的案例都是案例书上专门针对某个知识点编写的,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实际应用性不强。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缺少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们面对着一堆笼统、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免觉得晦涩难懂,不感兴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按照国家教育部所颁发的《全国高等-🔥js1996注册登录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要求》的规定,法学确定了14门主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培养和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与法学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学生们除了学习专业课程以外,还有公共基础课需要学习,这些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计算机和英语等。虽然对于一个高素质的法学应用型人才来说,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那就本末倒置了。另外,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于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是有益的,但是这种课程无论教学形式多么丰富多彩,内容都是空洞的。尤其是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以思想政治课来代替以提高学生们职业道德修养为目的职业道德培养课程是不可取的。

(三)法学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新引进人才唯学历是崇,存在非博士免谈的现象。毫无疑问,这些教师们都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其多数经历都是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一直在校园里从事理论研究,司法实践经验极其有限。即使他们当中已经取得了司法资格证,不少也是为了响应“双师型”教师的号召,真正用上司法资格证的人很少。况且迫于评聘职称的压力,高校教师们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发论文、著书立说、申请课题,等等。这些已经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缺少实践。于是,课堂上的教学就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无法给学生们提供鲜活的司法实践经验。

(四)实践环节形式大于内容,收效甚微

多年来,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摸索出了很多方式方法,这些教学方式包括法律咨询、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丰富,但大多流于形式。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整个教学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各高校在逐渐意识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之后,除了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之外,不少有条件的高校还与相关的司法机关合作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司法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迅速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但实际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学生实训时间、经费有限,实训基地无法给其安排实质工作,有时候学生去实习不但不能帮忙,反而会给实习单位带来负担,影响其正常工作。所以,很多司法机关对于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不积极。另外,负责校外实训的教师本来应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不少教师缺少实际经验,无法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只能发挥带队的作用。而有的高校对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量没有合理的规定,也会影响到教师们的参与热情。

二、我国法学职业教育的改革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职业法律人才包括三类,即:一是指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等应用类法律人才;二是指法律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等学术研究类法律人才;三是指辅助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工作的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人才。此外,还包括公司法务人员、仲裁员、调解员、公证员,等等。一个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接受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即:基础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育、执业技能训练教育、执业后的继续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培养任务不是高校一家能完成的,各高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例如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提供基础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法学专业知识、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育,基础的执业技能训练教育,而那些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如果由高校之外的法律实务部门来做,应该会收到更良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还应该面向地区需要,根据市场导向,来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丰富教学方法。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法律实践技能,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与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美国法-🔥js1996注册登录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课前会让学生准备一个法院的真实判例,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引领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头辩护的技巧。诊所式教学方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则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职业者的角色,有机会将实体理论知识和司法程序知识相结合,学生们都有很高的热情去参与。从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法律实践技能,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总之,这些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教师们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调整课程设置。法学职业教育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针对学生们的就业岗位设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对高教部规定的14门核心课程进行了调整,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合理地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比如有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是公司法务人员,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增加了一些经济类课程的比重。同时,为了培养综合性的法律人才,各个高校还可以借鉴香港一些大学的做法——设立交叉学位,比如法律与英文、法律与金融、法律与会计等。以此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使法学能够与行业紧密结合。针对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高校可以考虑减少这类课程的设置,同时增加法学实践课程的比重,开设“法律写作”“法律诊所式课程”“法庭辩论课”“职业道德”等实践课程。这不仅丰富了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法学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高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名法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双师资格证”也不能够证明教师的实践能力。一个合格高校法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有参与法律实务的实践经验。而后者是我们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十分缺乏的,不解决教师们法律实务经验有限的问题,就无法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现实案例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让高校教师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参与法律实务工作,定期到公、检、法等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或者挂职锻炼,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情况。当再回到课堂上来的时候,这些教师们就会深有感触地将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地传授给学生们。“请进来”是指高校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并且擅于传授表达的的法律工作者为法律专家到高校来讲课或做讲座,这些法律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空档时间,保证每学期上1-2门与自身法律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课程。

(四)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熟悉和掌握各种各样的法律技能,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缩短适应工作的期限,降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例如,高校可以与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和监狱等单位合作,建立法律职业教育实习基地。学生们在-🔥js1996注册登录学习了一段时间,具备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组织他们到这些实训基地去实习。为了不影响这些合作单位的正常工作,学生们的实训时间应该保证一个完整的较长的时间段,同时还应该让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透彻领悟,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除了与上述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外,高校还可以与一些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目前,我国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才会聘用法律顾问,而中小型企业日常当中的遇到的法律问题多是凭着直觉去解决,难免会产生不少纠纷,有的甚至引起了各类诉讼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这些中小企业主要是考虑到经营成本的问题,所以才没有聘用法律顾问,但对法律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高校可以考虑与之合作,指派一些素质较高的学生免费担任这些企业的法律顾问,一方面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会得到锻炼,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困难也能得到解决,减少他们的经营成本。

三、结束语

第7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观念;均衡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3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基础教育则是发展教育的关键。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人口约占80 %,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实情,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的局面很是困难。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教育非均衡化发展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沿着不平衡发展格局推进,虽然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在贫困地区已经启动,但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失衡现象,其中区域的发展不平衡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机会的均等、教学设施的配置,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都明显优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除此之外还存在结构性的失衡,即在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对高中的投入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从而导致中等教育所占比例高于初等教育所占比例。此外,-🔥js1996注册登录在同一地区,示范-🔥js1996注册登录和重点院校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惠的教育政策,使普通-🔥js1996注册登录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致使-🔥js1996注册登录在生源质量和资金融入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造成教育发展的极大失衡。其中不平等的教育机会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不仅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js1996注册登录,同一地区的不同-🔥js1996注册登录,相同年级的不同班级,相同班级的不同同学之间存在教育质量的差别,而且成功的机会在不同阶层的子女之间也是不同的。

2、办学目标、办学方法不合理

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学生”是现在农村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由于仅重视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的思维、体质都较差,以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都很差。而且,管理混乱,质量落后,领导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是部分农村-🔥js1996注册登录存在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在农村的发展将更加艰难。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一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导师的教师,是教育过程中需要进行优化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教师在智能和非智能素质方面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在许多地方,存在着教师缺编现象。目前,农村教师达到5.441亿,其中,中小学师生的比例分别为1∶22.68 和 1∶19. 90。较全国的中小学师生比例值1:21.64和1:17.98 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教师不仅从教人数少,而且能力水平、学历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都较低。教师的积极性被农村基础教育的生活条件差、-🔥js1996注册登录条件差、待遇低等现实情况所搓。这些自然环境连基本教学工作都不能满足,更何况是教育的质量了。

二、加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

1、消除差异,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第一,加强认识的提高,使公民教育机会均等权受到法律保障,使职责明确,使政府的主体作用有所发挥,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加大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增加公共资金,以确保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学条件改善,使一工交,二财贸,文教耗尽的情况尽量不出现。第二,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实现全面平等,促进教育资源向条件较差的-🔥js1996注册登录,农村-🔥js1996注册登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流向,使同一水平上的-🔥js1996注册登录,不同类型的-🔥js1996注册登录之间的差异缩小,使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尽量淡化。第三,政府拨款为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多种途径筹集办学经费,加强基础教育的均衡水平。同时,较为落后的地区的人民应该摒弃保守,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乡村教师承担着基础教育的历史责任,所以,要把加强师资建设放在首位。首先,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要性,大力发展农村教师教育事业,使教育行政部门及-🔥js1996注册登录领导对教师教育存在的迂腐观念有所消除,以-🔥js1996注册登录为基础,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研究,在乡镇中学建立地面卫星接收装置和信息网络,并积极促进教师教育的农村信息化,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其次,为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要克服一切财政困难,及时补充合格的新教师。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建立专项拨款制度,使教师的健康保险基金有保障,并使教师的工作,学习条件和福利状况有所改善。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想农村地区加大财政投入,适当调整投资在富裕的城市和贫穷的农村地区之间的比例,加大对农村投入。虽然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经提出,但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很大差距,并在1985年-2010年的25年里迅速扩张。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7%来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 仅为4.3%; 2012年虽然表面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3.2:1 ,但如果考虑到各种福利的差距,实际收入差距则为6:1。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的差异在较短的时间内都很难消除。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基础上,无论中央还是省委,在教育的经费的投入上都要有所提高,特别强调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上的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吴 洋,李 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

第8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摘 要 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事业由于受到陈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而相关的体育的教育的指导的理论又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这一切都使得我国的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掉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可以在相应的方面建立起新的教学的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的理念来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高校的体育教育一直是一个重点所在,而且体育教学改革的结果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整体的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在如今的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之下,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的模式如今都不能够在新的时代来适应新的发展,为了有效的跟上时展的节奏,有关部门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方面必须要构建起新的符合时代的人才培养的体系,以便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

一、目前我国的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教学的理念和相应的教学的模式相对落后

在经过大量的调查中发现,在目前的很多的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活动中,那种以教师为主导而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还是大量的存在,而且以往的以提高学生的体质的提高来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的衡量的标准,但是完全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没有对于学生的体育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培养,更加谈不上对于学生的终身健身的体育理念进行培养。陈旧的落后的思想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教学的内容还是老一套

现行的高校的体育的课程的相关的内容实在是过于繁琐笼统,完全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广大的学生的有关的个性化的需求,考虑到现在的新生代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在信息相对比较开放的情况下成长的,较于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就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更加容易采取自己较为喜欢的体育的运动进行练习,往往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有效的深入学习,比较反感与以往的宽泛的体育教学的课程。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在体育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而且从整体的情况上来看我国的体育理论的有关研究也都显得基础非常薄弱,这在实际的教学中表现出来就是更加的侧重于对于技术的传播而忽视了对于相关的理论的教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来的运动模式就会是在大量的科学的理论的研究的指导下而开展的技能型的运动方式。以往的教学方式中的单纯的技能型的教学完全不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缺乏科学的体育理论的指导,学生没有办法学生就无法在体育竞技中能动的运用体育知识去发挥个人的技术技能,也就不能更好的掌握提高身体健康的方法。

(四)相关的教学的观念落后,教学的形式单一

目前的高校体育的教学极大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往的教学的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的实际的需要。在目前的体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育教师们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很明确,而相关的体育大纲的指导性也都不强,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教学的竞技化的发展,相关的体育的教学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就导致了大量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不高,完全谈不上对于终身健身的体育理念的培养。而且由于我国的在很多的地方的经济的发展的水平都不一样,每个地方从体育的设施以及体育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使得各地需要可以依据不同的区域发展的状况来制定各地不一样的独特的体育的发展的教学的方式。

二、对于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从思想的源头上提高相应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们需要可以采取新的教学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鉴于很多的大学生的思想都较为活跃,所以在思想的层面来对其的理念进行有关的教育要比以往的单纯的下达指标以及单方面的考核要重要的多。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认识到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开展的,尽可能的去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积极地进行交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心里的角度帮助学生认可这项运动,慢慢的接受新的教学的理念。

(二)明确教学的理念,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观念的确立需要以当下的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新的体育的理念应该是重视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重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认可,也要重视体育的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整体的效应。而且与此同时还有有意识地加强对于教师的师资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要认识到积极地培养自身的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关的技术要求从而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的有效的发展。要认识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是高校的整体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全面的培养全方位的合格人才才是教学的目标。

(三)主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而相应的弱化考试的作用

在老旧的模式下,一般都是主要以学生的体育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的方式,这种可耦合的方式由于具有片面性,即仅仅以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学习情况还有身体健康的情况来作为唯一的对于学生的评价的标准,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对学生有一定的误导的作用,以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分数,这样的现状会对学生的体育的学习以及相应的锻炼的积极性有着很明显的误导的作用而不利于高校的体育开展较好的改革。

(四)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来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

大学的体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的衡量的指标就是能不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锻炼的运动的习惯。要在更多的认识到现在的体育教学的跨学科的发展之后向着更深的层次进行发展。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校需要减少相关的体育必修课的有关的比例而增加选修课的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培养学生在课外进行锻炼的组织社团,重点放在健身上,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到终身的健身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而且在体育的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开发出新的教学的方式而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方式,使得体育运动变得有趣而不枯燥,这样来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

(五)建立起新的考核的标准

为了有效的对于以往的教学的短板进行弥补,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要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社会的体育活动相互结合起来。并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与未来社会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紧密的结合起来,要充分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修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社会性意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应围绕着身体健康这个核心为目标,从心理上、生理上、社会性三个方面来全面的评价大学生。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的体育教学的理念主要就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心的健康,而在新的体育教学的理念下进行教学而学习有关的理论的知识和相关的运动的技能,使得学生可以把一些较为科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健身的体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各种功能,使学生在身心上做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和谐统一,成为新时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虹,葛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04):89-92.

[2] 罗伟伟.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8(06):52-54.

第9篇: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67-02

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计算机讲授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而且颇具现代化的课程。现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与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人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如果不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就将被飞速发展的深灰所淘汰。由此可见,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与高中各学科课程优化整合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包括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本人已经从事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多年,对其的具体操作和实施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并且结合教学实际,也对目前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一些诟病也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为此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解决方案。为了能使计算机与高中课堂教学达到有机结合,为孩子的信息技术能有一个好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基础,于是做一下的初步探讨。

一、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集理论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计算机课程较之高中的其他教学课程具有着明显的差别。计算机课程,它具有课堂容量大、专业知识交替更新迅速、动手实际操作性较强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点。教师在计算机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计算机是否专业、掌握专业的知识水平的区别等等诸多原因都会造成包括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最终教学效果不同、学生掌握千差万别等不同情况的现象。

1.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黑板粉笔讲台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更深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广泛化和普通化,很多家庭都配置了计算机,所以有条件家庭的学生也有条件的很早地接触和初步掌握了这一新生且现代化的事物,并且有的-🔥js1996注册登录,在小学和中学也开设了计算机这一课程,所以, 对于目前的高中生来说,对计算机课程都有很高的热情和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最终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录取学生,所以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能力的考察几乎为零,所以各-🔥js1996注册登录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也出现了千差万别的现象,教学差异很大,或者对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压缩,给考试的学科让路,或者就干脆不开设计算机这一课程。计算机课堂教学受指挥棒的影响,还固守着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自然课 堂缺少激情和活力而枯燥无味,也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热情和极大兴趣。部分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不仅教学内容陈旧,同时教师授课针对性不强,这些问题干扰着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这些问题的额出现直接导致计算机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及水平不同,-🔥js1996注册登录盲目扩张,教师不能按照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造成大部分计算机课程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缺少了上机操作的机会,出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2.计算机教师不够知识或知识老化与专业课程内容急剧更新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一门信息化社会的前沿学科,其快速发展的态势尤为明显,这一特点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必须与时俱进,即使补充专业新生知识, 跟上社会的发展。 但是目前高中教学现状, 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更新还是很难跟上计算机更新的速度,这就给一些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一些教师也很难有时间去充实更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一矛盾还将继续存在。

3.高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js1996注册登录的不断快速扩张,很多院校的教师出现了短缺,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师来补充这个队伍,年轻教师成了主力军,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是从-🔥js1996注册登录走出来又走进-🔥js1996注册登录,这种没有经过社会锻炼的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尽管他们的理论水平挺高,但是动手能力不强,仅仅能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专门技术人才,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就出现了教学质量低下,无法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理论比较枯燥无味,很多时候出现了学生厌学理论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改变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演示一下计算机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仗馊ヌ课会大大减少学生上课溜号的现象。其次,合理选择教材,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渠道,选择贴近专业需求和能够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材是最为重要。

2.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1)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一直是计算机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调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做到精讲,拿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巩固练习,理解提高。

(2)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的不同,以及兴趣爱好和领悟 能力等诸多原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 学中,可尝试分层次进行教学或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饭吃,并且能吃得饱。如没有基础的可以尝试从汉字的输入等教容易的操作开始;对基础 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电脑绘图等能力较高进行引导教学,这样就会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并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操作训 练。

(3)创设情境,提高兴趣。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情境创设,如:优美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动画效果,这样的教学演示,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