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形势

第1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

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js1996注册登录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js1996注册登录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碍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js1996注册登录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js1996注册登录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js1996注册登录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js1996注册登录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创业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希望每一个有理想、有条件、有能力的青年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积极主动就业的途径,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现实,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发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张建国.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0(4):306-307.

[3]李瑞学,孙官耀.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2-23.

[4]胡鞍钢.中国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7(3).

[5]2004年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7).

第2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策

一、近几年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贵州省是一个内陆省是经济不发达的高原省份,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基础教育也有待提高,这些地理人文因素对大学生的求职带来了一定困难。贵州日报2013年贵州省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9.6万人,到2013年年底就业率达到了87.03%。《贵州省2014届普通高等-🔥js1996注册登录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2014年贵州省的大学毕业生达到10.369万人,已经有9.1299万人找到工作就业率达到88%。贵州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4万就业率为89.07%。贵州省的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还在加快,而贵州省经济情况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稍显落后,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于毕业生的增加速度来说就显得入不敷出了,还远不能让贵州大学毕业生实现基本全部就业,就业率一直得不到提高都在90%以下。还有10%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中国新闻网在北京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提到,2014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达到了92.1%,贵州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全国大学生就业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如何解决贵州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国家根据相关企业和民营单位每年吸收高校毕业生并且和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达到一定程度的。在其产业拓展项目时,各地区、各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优先给予支持。相关企业和民营单位组织招聘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该企业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政策上的支持。当地政府机关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适当降低大学生创业的一些门槛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创业资金不足的,可以在创业申请地申请一定数额担保和抵押贷款。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的,可以享受扶持政策。

政府要加大对择业困难毕业生的帮助力度,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一些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失业保险补贴等就业帮助。做好对没有工作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对经过认定的求职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帮助,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创建毕业生求职服务窗口,为求职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服务平台。各-🔥js1996注册登录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紧密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招聘信息。

-🔥js1996注册登录要筹借社会上的资金,给予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加强与事业单位的沟通,积极引进社会事业单位进行就业帮扶,-🔥js1996注册登录与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等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并拿出资金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培训与指导。在-🔥js1996注册登录为学生多提供兼职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js1996注册登录投入职业经费,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累积工作经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给予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减少学生就业歧视的无意识状态。

-🔥js1996注册登录还应该注重学生求职前的培训,实行一些实用的大学生培育方式。培养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实验实习与考工取证相结合。简化理论知识、增强工作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应用型、全面性人才。强化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相对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全力打造-🔥js1996注册登录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增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增强自身能力大学生在-🔥js1996注册登录学习的时候除了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除了扎实打好理论基础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积累经验方便以后适应社会。现在社会对招聘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困难、工作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工作的能力。

第3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社科联研究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苏北高校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5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081-02

江苏北部地区(以下简称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44万平方公里,苏北经济总量落后于苏中、苏南地区,但目前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0年12月,苏北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高校9所,专科-🔥js1996注册登录13所。2009年苏北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其中徐州2.6万人,连云港0.87万人,淮安1.89万人,盐城1.26万人,宿迁0.37万人。金融危机以来,苏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全国和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苏北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转机,但是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0年11月20日,江苏省教育厅举行新闻会披露:与2009、2010年相比,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据初步统计,201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1万人。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二是江苏省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以来,江苏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工业生产快速回升,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和省将启动一大批经济建设项目,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都为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江苏省经济逐渐好转,就业市场复苏较陕,企业需求量增多。但是,由于外省江苏籍毕业生、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及往年积存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2011年苏北高校毕业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仍然有很多困难。

一、苏北高校大学生就业流向苏南等发达地区加大了就业压力

由于历史、地理等复杂原因,苏北与苏中、苏南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多年来一直影响着苏北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信息,江苏省三大区域中的各项人均指标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09年人均GDP是苏中的1.77倍,是苏北的2.91倍。另据2009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统计局《江苏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从人口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四个领域,运用30项指标对2009年全省及13个市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从各地区情况看,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梯次分布,苏南、苏中、苏北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悬殊。差距较大的主要在人口发展领域和生活水平领域,且差距呈扩大态势。江苏社会发展水平南北差距的拉大无疑影响苏北高校大学生流向南京、苏州、南通、无锡等地,增强了苏南的竞争压力。

二、苏北产业结构处于调整、转型时期,社会就业总量受到较大限制

由于苏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环境相对较差,现行政策、体制和收入差距驱使大量的农民向工业部门和城镇转移,加剧了城镇日益紧张的就业问题。第二产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供大于求,环境和资源依赖型企业比例较大,产业链中的其他部分缺乏优势,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与质量与苏南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就业岗位数量降低。第三产业虽然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场所,近年的增长速度也较快,但是由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不够完善,社会服务领域中社会资本投入不足,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部门,以及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环节,农村的生活业发展受到制约,不足以解决苏北产业转移和大学生新增人员。

三、苏北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虽然近年来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专业建设始终没有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变化。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根据社会需求对省内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进行了宏观调控,但是,区域之间、专业之间、学历层次之间、性别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由于苏北高校位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都倾向于在本省经济发达的苏南、南京以及上海、浙江等地区就业。调查显示,有超过三成的人将外企作为首选的工作单位,有近五成的人选择的单位集中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只有13.3%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期望值过高、追求待遇、相互攀比等倾向。对就业区域、单位、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导致苏南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就业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

四、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缺乏岗位职业能力

苏北许多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专业毕业生往往供大于求。不少-🔥js1996注册登录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的毕业生知识面过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有些高校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缓慢,未能承担起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责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口径与方向不能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教学计划不能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岗位能力与市场需求统一起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指引,课程设置老化,课程体系落后,培养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实 践动手能力差。一些大学毕业生思想观念不成熟,对工作缺乏热情、拈轻怕重,难以适应职场环境;一些大学生与人相处存在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对本职工作缺乏忠诚度;一些学生初次就业又失业,因为面对产业的转型升级,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苏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同全国一样,目前苏北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专门机构,-🔥js1996注册登录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js1996注册登录二级-🔥js1996注册登录、系部则由党总支书记负责,具体工作由辅导员来实施。这样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分摊,主要任务实际上集中在几个辅导员身上,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很难让学生满意。就业指导课,大多作为选修课程,授课内容主要是介绍就业形势,或者邀请行业企业人士、成功校友讲座,教学内容信息量少,形式单一,缺少实际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一些指导老师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由于他们本身具有大量事务性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教学,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针对性不强。

六、企业用人误区影响大学生就业

企业的用人存在误区,苏北如此,江苏如此,全国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第一,学历、院校门槛。多年来许多用人单位一直坚持“高学历等同于高能力”的错误认识,人为设置名校、重点院校“门槛”,妨碍了不同学历背景的大学生实现平等就业;一些中小企业不愿录用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不仅要付出一定的培训费,而且担心培训后的大学生跳槽,“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打了水漂。第二,生理条件歧视。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转变为用人单位具有主动话语权的买方市场,居于市场优势的用人单位在生理条件(身高、外貌和性别等)方面要求苛刻,这样剥夺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此外,由于女性生理(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原因,用工成本一般比男性高,导致用人单位在招录大学生的过程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剥夺女生平等择业机会;国内企业还未形成积极聘用实习生的社会风尚,能够给予在校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使得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第4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核心竞争力 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在历年的两会上这个问题总会出现在总理的政府报告中,而委员们也不断地为解决这个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如何,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充分理解现阶段就业的形势,客观分析我国就业趋势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完善现有体制,积极、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因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牵涉到的群体太广,所以这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正想研究探讨的领域。而纵观诸多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以教师、政府官员或者社会人士的角度去研究,而未发现从学生视角出发的研究。本文通过汲取专家学者先前研究的精华,通过日常生活的体会以及调研,从学生视角出发去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 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较为显著。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通货膨胀对居民实际收入的侵蚀以及城乡差距削弱了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投资驱动的增长。而这种增长存在着不稳定性,这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波动。

而根据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js1996注册登录、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1年秋季预测会”上的报告,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GDP的增速将可能维持在8%至9%的区间内。同时,给定生成通胀原因的复杂性,稳定物价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今明两年CPI可能还将维持在4%至5.4%的较高区间内。对通胀的潜在威胁切不可掉以轻心,而通胀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就业的困难局面。

同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也直言:“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债务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不少,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体形势严峻。”总体来说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当前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有68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而能提供的职位空缺毕竟是有限的。

2 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

类比失业问题,可以以性质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类: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如摩擦性失业一样,一般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而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中的情况,结构性就业问题以及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2.1 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57%,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我国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还是旺盛的。

2.2 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历需求层次越来越高;-🔥js1996注册登录的差异及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地区的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导致需求反差明显。

2.3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其实当前大学生找一个工作并不难,但是过高的个人就业期望和择业期望,使得自己很难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

3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学知识以及作为学生自己的日常感受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首先,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其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再者,-🔥js1996注册登录提供的就业信息及就业渠道;最后,学生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具体来说:

(1)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的余威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由于我国以前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国内沿海地带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迁移或缩小规模,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大批海归进入我国就业市场,也挤压了大学生的就业。

(2)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人数的激增,使得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转变。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3年212万,2005年380万,2007年480万,2009年592万,2011年660万,11年增加了445万人。预计今年全国毕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80万人,年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再加上之前未就业的大学生,可想而知竞争多么激烈。

(3)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匮乏及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渠道无非是-🔥js1996注册登录推荐、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熟人推荐、专业性的就业网站、考公务员等。

(4)高等教育规模和社会市场需求相比,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存在不合理,不能紧贴社会实际,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使得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严重的供大于求。

(5)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使得自己的期望很高,而承受力又低。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4.1 政府层面

(1)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和措施。(2)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3)要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对用人单位和高校同样要加以指导和管理,尤其是对高校的专业调整要应该予以注意。同时要增加资金投入,为毕业生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

4.2 -🔥js1996注册登录层面

(1)转变教育理念,搞好素质教育,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转变之前单纯的精专业教育,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筑网络化的就业平台。

4.3 大学生层面

(1)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2)做好自己大学阶段的规划,有目的地去学习生活。(3)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合理调节就业期望。

第5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大学生;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05-01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时间轨迹相符,所以,对于就业难的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说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也不能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不能说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差。以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为主线,其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更是对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潜移默化却又不可小视的影响。

一从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社会群体尤其青少年的影响上找源头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一股文化思潮,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呈扩大的趋势,已然成为影响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倡导的多元视角以及对个体和局部独立性的重视,有利于激发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少年多元文化的发展。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少年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

1.在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上走向模糊。 后现代思潮主包含的反权威、反中心、反传统性的特征又为政治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的土壤。青少年本身体智发育还不完全,他们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或者观点给出发点,只是从行为上表现出他们的求异。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从反主流文化开始,排斥甚至抵制传统,在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上不断走向迷茫和模糊。将反叛作为一种个性的标签,为显示自身思维的独立和成熟,对其他社会制度不加辨识、盲目跟风崇拜。

2.在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上走向迷茫。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个人本位的价值追求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其价值标准的功利色彩日益严重,当前部分青少年玩世不恭、强调自由、不愿拘束在很大程度是对责任的逃避。他们给日常生活涂上浓厚的游戏色彩,把一切都视为游戏,他们无所谓对未来的奋斗,更谈不上对国家的责任。

3.在文化和艺术上走向虚无。后现代主义主张以“解构”颠覆传统本体论固有的二元对立,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取代确定性,其把同一性思维视为扼杀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刽子手。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实质是后现代的消费文化,虽然反映了青少年崇尚公平、重视参与的行动取向,凸显了当代青少年 强烈的主体意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困惑与迷茫,大大削弱了青少年人文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结

从大学生就业心理:

1.急功近利心理。许多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对就业岗位存在盲目期待和一步到位的天真梦想。

2.追求安逸心理。许多大学生对于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兴趣不高,绝大多数人更不敢去自己创业,而倾向于职业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

3.逃避与依赖心理。一些大学生自认为考上大学就是取得成功,虽然也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根本不予关心,每天生活在梦想之中,无论是家人的督促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他们毫无作用,始终逃避将来必须面临择业或创业的现实。

4.自卑与自大心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自大的大学生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自卑自责、一蹶不振。

三后现代主义思想与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隐性联系分析

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世界悄然成风,在80年代大范围在中国渗透。经过30多年的发展,80年代的那批孩子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2003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开始成为社会热点。这两者的发展轨迹有不谋而合的的时间线。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又和大学生就业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谋而合。所以,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想对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研究其实有很重要并且也很实际的意义。

如今“宅男”“宅女”“神马”“浮云”“高富帅”等等词汇在网上肆虐也在年轻群体中广为传播,网络的快速传播不仅给人们呈现了现在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的懒散和戏谑也体现了一种也把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隐性影响暴露出来。其实扩招以来,大学生的身价却在贬值,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也让学生变的看起来真的就“大众”了。这肯定不是当时教育政策的初衷更不是目的。思想是把刀,杀人于无形,对人性格的雕刻也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从80年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进入,到如今30到40年的发展,正是印证了当代学生焦虑症与拖延症并发时的纠结。体现在校园中就是老师们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大学生“就业难”。

总之,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够找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而不是单纯的抱怨政府抱怨社会抱怨学生自己。也为改变现在大学生现状为缓解就业困难做准备。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叛逆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到底对中国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的判定是个难题。80后是个代名词,是现在社会建设的主力,90后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培育对象。思想是力量,教育是武器,没有正确的力量即使有在强悍的武器也不能产生优秀的武士。参考文献

[1]姜丽清.后现代注意教育观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32(3):97-98

第6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探究 就业观的改变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2

1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之后,社会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社会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通常,招聘企业对其所需要的员工多数都是要求其不仅要有学历,更需要有经验,甚至有的企业认为经验可以大于学历。而在当代社会中有一群以拥有高素质以及专业知识为主体的群体,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大多都是在温暖的家庭中受到溺爱而长大的孩子,心理素质过低,没有经受任何社会磨练,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与日常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毕业以后的求职之路便显得更崎岖。

虽说经验很重要,但是很多知名企业对于学生的学历要求仍然很高。例如有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应聘人员须本科生或本科生以上的学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职专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冲击。这样的社会情况导致了一些有实践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到高级学府进行学习获取学历的人才被埋没,给很多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有部分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性格以及价值取向并不利于就业。有些大学生认为国家的发展与自己无关,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能够到需要人才的地区工作,为了舒适的生活去到人才济济的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地区,导致了那个地方人才过剩,我国西南一带却由于生活环境较贫苦而使得人才缺乏。

2 对过去大学生就业观的探究

在工作中不用受累是很多大学生的基本就业要求。很多大学生由于从小在温室中长大,从小受到长辈的爱护,很少有小孩子吃苦长大。因此当他们毕业面临找工作时,常常会面对一个工作岗位而产生出招聘者所提出的报酬过低、工作内容不符合自己起初的意愿、自己学历高但工作却太辛苦等等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源自于大学生本身对就业的错误理解。

媒体的误导常常会使大学生的就业观改变。媒体新闻常向大学生不断传播关于就业观的一些歪曲信息,这与我国目前的形势有着很大的关联。例如:一到每年的大学生求职高峰时期,很多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的内容大多是偏离正道,比如询问招聘者看中的是应聘者的酒量还是成绩,对于工作经验以及家庭背景哪个更重要等等一些奇怪的问题。使得大学生们的一些就业观受到了很大负面的影响。

工作轻松是大学生所向往的。由于政府机关的工作岗位就一般的工作岗位而言较为轻松,于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朝着去政府工作这个方向去。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政府机构的调整,很多机构都被精简,因此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们。

3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社会就业问题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式实施以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各大高校在传授学生们理论知识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让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能够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如何能够使自己更好的在毕业后适应这个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1]。

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开始被改变。由于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了解了社会目前的就业形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向国家的西南西北地区一带发展,去支教或是工作等等。他们这一就业观念的变化实际上也推动了国家贫困地区的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开始从中外合资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变。由于我国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过去大学生认为中外合资企业总是优于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因此他们毕业后一直争先恐后进入中外合资等等大企业,致使中小企业没有得到人才的流入。而现在,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大学生逐渐将目光放到中小企业上,人才的涌入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与施展才能的平台。

大学生对于国家公务员岗位的热衷度开始慢慢下降。虽说国家公务员这一岗位仍旧是大学生们所青睐的单位之一,但是随着国家逐渐提高了公务员的考试难度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公务员这个职业较为枯燥无味。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睐于创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对社会充满着激情与干劲,他们往往是一些富有想法、有自己主见的大学生。他们希望通过国家以及社会所给予他们勇于实现自己梦想的鼓励以及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生活[2]。

4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虽说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现状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社会而言,由于各大高校扩招的原因,致使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及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缓解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静.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转变――以西安高校大学生就业观为实证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11,(12):40.

第7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就业观

我国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否得到很好地解决,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关键。

一、大学生就业结构性调整对就业观念的影响

首先是招生与就业难以及时迅速地实现全国性结构调整。当前虽然不少省份已将招生计划和就业指标挂钩,但仍存在一定的延时性。不少前两年的热门专业,由于一时就业形势良好便大量扩招,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热门专业,导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质量鱼龙混杂。其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绝对性的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大多数学生期望的就业地域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大城市为主的少数地区,而对到西部地区就业态度冷淡,就业比例低。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

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国家包分配”转变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有数年的时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也已经连续出现数年。最近几年,社会经济结构和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对于过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就业目标明确却缺乏变通。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毕业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但有部分同学对薪水、单位类型和工作地点做出了明确规划,如非公务员不可、非沿海发达大城市不可等等,导致错失许多中西部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

(二)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调查显示,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求职时的目光停留在外企或其它效益好的企业,更多关心假期长短、工资多少、福利待遇等。

(三)出现了“过渡型”的就业趋势。一小部分毕业生由于预备将来出国或者继续考研深造,而把毕业后先就业作为过渡。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支教等有保研或者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选择保研等项目。

三、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强化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积极因素针对当前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就业观,培养良好的择业观念。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蓝图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就业,加强就业政策、创业指导、生涯设计规划、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就业观念。

第二,积极推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让基层就业成为大学生的主动选择面对大众化就业形势,基层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往往是迫于压力的一种被动选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完善,基层就业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发挥关键作用。部分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在于引导,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措施,让基层能够成为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场所。同时政府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区域性和行业,完善社会保障,减少和消除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艰苦行业和危险行业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就业成为大学生的主动选择。

第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就业观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从总量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大致稳定在2200万―2400万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大致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00万-1000万个;这样,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在1200万-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整个‘十二五’期间,总共将有超过35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些数据说明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是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总体来说非常不乐观。

2、“史上更难就业年”到来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呈递增态势。2014年,大学生就业可能更“惨烈”。今年就业季,预计将超过30万海归同国内创记录的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毕业生签约率下降

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二、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

1、就业领域单一化

2013年5月上海青浦区城管大队招收队员60名,进入面试的180人中,有大批来自复旦、交大、浙大的博士硕士,竟然还招了一名英国海归硕士!这则新闻多少让人有些心酸。这也反映了当代青年求稳定的心理,他们往往对工作时间固定、双休日稳定、工作压力较少、工作环境舒适等一些岗位比较“上心”,所以找工作时挑肥拣瘦,更多的愿意去党政机关、大公司、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

2、就业地区集中化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大学生毕业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中小城市,扎堆“北上广”,加剧了这些发达城市的人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

3、就业期望值偏高

有的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单位”,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一部分看重稳定职业和理想环境及较高报酬的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选择单位不切实际,放弃多次选择机会,一味等待观望,甚至不惜主动待业,就业愿望过于理想化,不愿去基层单位和第一线,对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苦脏累的工作,更是不屑一顾。

4、就业稳定性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一次工作。而在高学历人群,这种现象更为凸显。根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的信息,2010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3年的时间里,平均的跳槽次数为2.3次,也就是说,对这批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几乎每年都要换一次新工作。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全国各地的招聘会上,有一种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企业心急火燎招人,抱怨总也招不到合适的;另一方面毕业生们四处赶场投简历,屡投不中,一岗难求。不仅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也开始面临失业。因此,大学生必须理清就业思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现在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不愿从事艰苦的、基层一线的工作,都想选择舒服安逸、钱多事少的岗位。清华大学生尚能应聘城管工作,那么,更多的大学生也应放下身段,把自己投入到一个普通劳动力的位置上,参与到全社会各岗位的就业竞争中去。况且,现在许多企业包括知名企业招聘的“门槛”普遍降低,只要求职者要求不是特别高,一般都能找到合适工作。因此,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的挑剔,更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从就业地而言,不一定非扎堆城市不可,也可以考虑乡镇甚至边远地区。从薪酬待遇而言,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2、降低就业期望,准确定位自己

在校期间都做了一个完美的“就业梦”,梦想自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如此遥远。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理想就业不是非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社会阅历不足,每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多务实、少幻想、不可好高骛远、要虚心地看自己 。对社会需要什么,自己会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仔细权衡,找准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社会的选择,这样会更有利于就业。

3、适应当前形势,提升竞争能力

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显示,一般文化程度高的在收入上远远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个人在收入上远远高于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个人;综合素质高的收入高于综合素质低的。因此,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职业技能水平。党的十确立了“推动实现更加稳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工作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使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每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训,每个创业者都能参加创业培训”,这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根据目前的政策,凡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府部门都有职业培训费补贴,个人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钱,就可以学一门技术。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现在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一些对本单位有用之才,谁的综合能力强,谁能为用人单位带来财富和荣誉,谁就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大学生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要学会做人,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学会表达,交流和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使自己在择业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同时,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如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在求职时不至于因“小”失“大”,错失就业机会,要知道,机会永远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

4、主动选择机会,三位一体就业

先就业后择业。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稳定的“铁饭碗”,可以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多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相信“本事学到手,别怕没高薪”。奉献基层就业。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对各类人才需要量还在不断增大,提供了很多适合青年成长锻炼的平台。比如,“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村官工程,“企业聚才”工程、“名校揽才”工程等,大学生完全可以到农村社会、重点企业等基层一线岗位上就业,奉献青春和热忱。大胆创业就业。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党的十报告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各级地方政府为激励创业、支持创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自主创业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创业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刘文海:“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J]红旗文稿,2010-02-26

[2]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第9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 性别歧视 对策

一、选题意义

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将会直接决定社会对女性教育的投入,甚至可能会深度影响到我国男女比例的社会化问题。因此解决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非常具有紧迫性和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统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0.63%。其中回收男性大学生问卷37份,女性大学生问卷253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的四所大学,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师范-🔥js1996注册登录、四川职业交通技术-🔥js1996注册登录、成都中医药大学。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使用问卷星的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次调查分析中的所有图表均来自于问卷星自动生成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性别歧视下,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的学历有一本,二本,三本与大专,对于不同的学历,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不同。通过交叉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图1不同学历对就业压力的影响

图2 不同学历女大学生就业压力

根据交叉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设有“本科学历”门槛的现实中,大专学历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远远高于本科学历的女大学生。

在如今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学历有着硬性要求的环境下,高学历成为了就业中的通行证和筹码。大多数大的公司和企业对应聘者学历都有着明文规定,这也是就业的敲门砖。所以学历的高低影响择业的选择范围,低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范围明显低于高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就明显大于高学历女生。其次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观,专科生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本学生更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另外,学历作为自身优势之一也让高学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表现的更为自信。

2.性别歧视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观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女大学生自身面对如此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本次问卷调查中,41.02%的女大学生表示面对就业难,她们的态度是“先就业再择业”,37.5%的女大学生表示会选择继续深造。只有20.31%的女大学生会坚持“先就业再择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少之更少,只有1.17%。

图3女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态度

女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虽然能够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是对于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不利的。而有些女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深造,这也是高校女硕士、女博士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能解决她们的根本问题,反而使她们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女生较男生会缺乏冒险精神,更加倾向于安稳的生活状态,再加之中国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心的观念,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传统的观都会念导致很少的女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动的封闭了一条就业道路,人为的缩小了就业面。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一)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大职业规划指导

本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中,70.31%的女大学生表示希望-🔥js1996注册登录能够给予她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高校可以多与社会上的企业多联系沟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42.19%的被调查者认为-🔥js1996注册登录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女大学生能否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职业有良好的规划,对就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应从“大一”就开始,指导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有32.81%和25.39%的学生希望的到-🔥js1996注册登录简历制作指导、模拟招聘和讲座交流会的帮助。在这些方面,高校可以开办一些讲座,请成功就业的女大学生传授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根据问卷分析结果,笔者针对女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 女生个人要学会正确应对可能遭受的歧视。要养成男女平等意识, 树立自信, 对待性别歧视不麻木,在遭遇歧视时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权利, 必要时诉诸法律。

第二, 要根据市场及社会的需求, 调整知识结构, 强化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76.56%的女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是其在就业中的优势。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