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类的心理问题和疾病日益突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承受了-🔥js1996注册登录、家庭和社会的较高期望,加上社会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当自身的情感和需求被忽略时,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走上极端的案例越来越多。因此,探讨和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使大学生顺利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入手,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有四个标准:一是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热情高,能够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和娱乐;二是具有积极稳定的心态,能够自信地评价自己,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能够积极地调整自我,很快从悲观情绪中解放自己;三是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同他人交往,对人态度积极,既有广泛的社交面,又有知心朋友;四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适应不同环境的社会生活,时时主动地同社会保持接触,以便自己融入社会。
然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很难定义的,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也是相对的。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时,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发展中看待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环节。
二、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心理波动最大的一个阶段。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和抱负,渴望独立但却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气馁,加上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一点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呈现出各种矛盾心理,严重的还可能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在各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集体的居住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js1996注册登录的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对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要求变高。此外,部分同学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新环境、新教学方式和新的师生关系很难适应,造成了他们所处的大学与心目中的学友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学习压力较大
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特别是学习方法从“填鸭式”教学到教师引导为主的转变,主要依靠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使很多学生很难适应,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逐渐对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为了拿到较高的分数,有的同学在考试中作弊,导致取消了学位证书,因而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
3.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为他人考虑的观念,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此外,由于学生间的性格不同,有些性格内向,具有自闭倾向,有些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反而事倍功半。
4.就业压力大
大学的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较为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使原先的远大抱负和客观现实形成明显的偏差。由于就业问题引发的精神心理压力如果无法释放,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5.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由于地市差异原因,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也日趋增大,在高校的贫困生数量也逐年增多。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经受了各种磨砺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考入大学觉得很有成就感。然而,在高校这个大环境中,不乏成绩优秀且家境良好的学生,给贫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这种心理压力和贫困的现实情况,极易引发心理问题。部分贫困生争强好胜,非常在乎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但处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很想与人交往,但又害怕被人瞧不起,容易产生一种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导致自卑和自大并存的矛盾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封闭与偏激、多疑、嫉妒、虚荣的处世态度,最终导致心理畸形。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代大学生激情满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解现象希望通过自己的认知找到正确答案,对自己的人生存在较多的迷茫,也希望了解人生的意义及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但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情感充沛但仍然脆弱,往往使得他们采取选择性方式面对社会。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在自身愿望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其中,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认识自己,又认识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一些大学生有与人交流的迫切愿望,但由于缺乏方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导致形成交往障碍。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信任、尊重、理解、宽容和倾听,真诚待人,赢得友谊。
第二,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心理技术和方法解决心理问题。港台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全面指导,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健全的辅导机构,硬件设施完备,咨询服务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台湾则践行“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资金投入充足,人员配备齐全。在美国的影响下,他们更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反观我国大陆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存在很大的缺陷。其一,咨询服务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还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有困惑也不一定会去咨询,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其二,绝大多数高校咨询服务机构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或者设施不完备,无法进行一些定量的分析,辅导层面较低。其三,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明显不足,很多都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无法系统地对学生个案进行解决。因此,我们国家应当在借鉴港台地区高校发达的心理咨询辅导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大陆高校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当前心理教育的课程化、多渠道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对-🔥js1996注册登录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和分析,开设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校报、电台、宣传栏、网络等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往往成为学生事务部或者团委的附属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思政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寻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的服务。首先,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充当好学生心灵的导师,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高校应当鼓励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修读相关的课程或者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如果辅导员自身能力尚不足以解决,应该及时与-🔥js1996注册登录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其次,-🔥js1996注册登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面临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调节情绪,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与学生距离较远,这时,如果通过辅导员充分调动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力量,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对心理健康进行普及教育,将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再次,思政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辅导员工作的便利性,建立起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依靠班级的力量,形成一种自助、互助的机制,更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魏继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js1996注册登录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37.
[2]姜雪琴,胡晓芳.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鞍山师范-🔥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3(6):77-89.
[3]周小月.黑龙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亮点[M].黑龙江日报,2005-4-10.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抑郁心理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它是指大学生受到学习成绩落后、失恋、生活受挫、家庭中出现重大事件等消极因素刺激后,心理上无力承受因此带来的压力而出现的情绪反应。抑郁心理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但未丧失。(2)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3)常想起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坏处想。(4)自觉懒惰乏力,精神不振。(5)自我评价下降,夸大自己的缺点,不愿接受鼓励和赞扬。(6)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7)常唉声叹气,易伤感流泪或愁容满面。(8)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内心矛盾重重。我国有学者报告,在自杀未遂的大学生中,有35%~79%可被诊断为抑郁性心理问题,可见,抑郁心理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某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女生暗恋一青年男教师长达一年之久,当她向他表露心迹时,遭到他的婉言拒绝。这次“失恋”给她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她情绪低落,时常自叹,目光呆滞,寡言少语,陷入孤僻,自我否定,直到有一天在家里上吊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二)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自杀大学生的一大人格缺陷。生理有缺陷、才貌不佳、才不如人、家庭困难等都可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并且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而终日忧虑不安乃至自暴自弃。一般的大学生个体或多或少在自身某个方面都体验过自卑这种消极情绪,但只要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手段就能减轻或消除自卑心理。如果沉湎于强烈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处在这种心境下的大学生个体,在外界刺激的诱导下容易导致自杀。
我院04高级助产大专班ХХХ同学家境贫寒,十分自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具体表现为:遇到同班同学时很想和她们打招呼,可无论如何鼓不起勇气;于是同学对她很反感,总是排斥她。她感到孤独、苦闷,常常以泪洗面。只有一位同学对她还算友好,和她住在同宿舍。于是我建议她先与这位同学聊天,把自己的问题告诉她,然后和她一起到各宿舍串门,消除与同学之间的误会。渐渐地她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大二下学期还参加护理系的干事竞选,竟然当选ХХ部部长,其工作能力和态度都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三)孤僻性格
这类大学生往往将自己隔离于他人和社会之外,对人际关系淡漠,甚至惧怕;对社会怀有一种离心力,缺乏获得安慰、同情的环境和宣泄转移的条件。因此,在遭到挫折和打击时,不良情绪常常郁结于胸,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05高护丙班ХХХ同学是独生女,全家人视之如掌上明珠,从小一帆风顺。该生性格孤僻,不愿和同学一起逛街;以自我为中心,常把剩菜剩饭直接倒入水池中,导致水池堵塞,却从不清理。自大一下学期末与宿舍同学吵架后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经常说别人“有计划、有规模地陷害她”。医院诊断结果为轻度抑郁症。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如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极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
(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国内外研究表明,与自杀行为有关的精神疾病中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多。美国学者巴鲁芬(Barruelough)于1974年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00名自杀者中,发现93%患有心理疾病,其中抑郁症占64%,精神分裂症占10%。美国学者米勒斯(Miles)在1977年总结了149篇研究文献,发现自杀者中,抑郁症患者占30%,精神分裂症患者占10%。另外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两类患者自杀率相对较高。据统计,我国自杀未遂及自杀死亡者中患精神障碍(主要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分别是42%和64%。精神障碍是造成大学生个体自杀的内在原因之一。
04美容护理大专班ХХХ同学患有中度抑郁症,常常为小事担忧,考试前特别紧张,喜欢找人倾诉,总是反复问同一个问题。渐渐地同学们对她感到厌烦、害怕,连最好的朋友都躲着她,舍友们也纷纷要求调换宿舍,没有人愿意和她住在一起。她的病情更加严重起来,总是失声痛哭,说自己“活不下去了”。为了保证该生的安全,我主动要求搬到她隔壁宿舍,密切关注她的言行举止,一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进行疏导。多次与她谈心,引导她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人性的弱点》、《心灵鸡汤》等,帮助她进行自我调整,并教育班上同学不要歧视她。-🔥js1996注册登录领导对此事也高度重视,多次与该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正视现实,早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情况终于好转,还在-🔥js1996注册登录举办的“爱我漳州”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措施
预防自杀的主要有效手段就是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和早期治疗。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预警干预机制。针对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干预和预防措施: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自杀高危人群
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筛选出具有以下特点的大学生,并予以重点关注。
1.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如英语、计算机通过努力但仍然无法通过的学生。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等。
4.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失恋而情绪失控的学生等。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学生。
8.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9.有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自杀倾向的大学生。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每年组织对大三不能毕业的学生的排查;对大一第一次不及格学生的排查;对大二学生多门不及格学生的排查;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对失恋学生的重点排查;对违纪处分学生的排查;对人际关系非常困难学生的排查。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目前存在两种现状:一是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二是部分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大学生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去找过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医生,因为在社会上,人们还是认为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差不多的概念,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缓解其去心理咨询的焦虑不安的心情,以便及时能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自杀。
(四)构建“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组成。每个班级设立一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每个学生寝室设立一名心理信息员(舍长),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确立原则上不允许更换。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和心理信息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汇报。
2.“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工作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应配合-🔥js1996注册登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按要求开展心理健康信息的采集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信息的快速传递工作,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和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队伍建设工作。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要不断丰富个人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在本班、本宿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不断提高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迅速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汇报,有效排除学生的心理危机,配合做好危机干预工作。
3.“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工作原则:
(1)危机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原则:对心理危机信息的发现要敏锐、要主动,对发现的信息要在第一时间报送,不犹豫,不怕报错。
(2)心理健康信息传递封闭运行原则:在传递心理健康信息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隐私、保守学生不愿公开的信息,做到封闭传递,不能将信息传递给无关人员。在工作当中采取“单线联系,逐级上报”。
(3)注重预防原则: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干预、注重预防,使问题解决在恶化之前。
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主要原因。另外,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也会导致学生走上不归路。在高校自杀的学生中,有人在遗书里明确写着“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要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和早期治疗并建立相应的预警干预机制,这对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肖永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2005.
[2]济源职业技术-🔥js1996注册登录冶金化工系.“‘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实施办法及细则”.2006.
[3]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js1996注册登录心理咨询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2006,3.
(一)学业问题。迈入大-🔥js1996注册登录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同学、老师……如何迅速的融入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给自己重新定位,就成了每一个大一新生必须面对的难题。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父母陪身边的呵护,也没有了高考前夕的紧张氛围,一切都显得那么孤单。所以直接导致许多大一新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奋斗目标,整天浑噩度日,荒废大好青春。因此,就要求每一位同学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用最精神的一面赢在大学的起跑线上。
(二)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技能。高中时期,地域相对封闭,人际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交往对象简单、多为熟悉的同学等;进入大学,同学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地域的差异造成交往对象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兴趣特长和人生价值观等的不同。现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方面的过多关注,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较为敏感的人格特征,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却渴望获得一份纯洁的友谊,总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所以在遇到人际摩擦、冲突时,因缺乏经验而显得无所适从,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破坏与人的正常关系,严重时更会走向极端,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三)情绪问题。第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当听到背后有人笑或低声议论什么时,你会觉得他(她)们是在议论自己吗?自卑者往往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引起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第二,孤独心理。孤独者缺乏与人的交流,会有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经常沉默不语,兴趣爱好比较少。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家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德育是完善孩子人格的根本,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正确的教育态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父母还应保持教育理念基本一致,避免双方教育方式方法的激烈冲突。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差别太大,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很容易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极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形成。
(二)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局势瞬息万变,世界格局重新形成,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挑战。随之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要能在巨变之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调整心态,面对挑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可引起心理的不适。大学之前,老师、父母对生活的干预较大,没有形成较强的独立性;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许多事需要自己做主,但因前期没有独立生活过,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所以在获得久违的自由时另一方面有患得患失,容易对新生活产生迷茫。虽然大学生渴望独立,但当真正独立生活的时候,又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不知如何处理问题,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学与中学的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课程难度的加大、教学方式的改变,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出现心理负担。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电话、网络、谈话等不同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加强对新生、应届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尽快交给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要不排挤、不排斥,防止心理健康问题反复。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js1996注册登录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意见》的要求,高校应着力做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三)主动和家人保持沟通。家是心灵的港湾。也只有在家里,人才能放下戒备,敞开心扉。所以家长或监护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展开中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进入大学,大多数同学远离父母,往往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js1996注册登录也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js1996注册登录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关键词: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理工科院系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理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困境日渐增多,其心理问题日渐凸显,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探讨出有助于她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对策,对于理工科女生大学的健康成长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笔者以华南地区高校理工科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就业与对外界的期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实际对象为431人, 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高校在教育方面的若干对策。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人际交往不活跃
调查显示,理工科女大学生性格多偏向于内向,缺少跟同龄异性的交流,人际交往能力一般。经调查,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是以宿舍为单位,在以宿舍为单位的生活过程中容易导致理工科女大学生忽略了与同龄异性的交流,最终导致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在“你有多少位关系较好的朋友?”的调查中,81.72%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表示自己关系较好的朋友在10个以内,这说明了理工科女生在日常交往中知心朋友较少,人际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不够活跃。
(二)能力锻炼不足
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方式以及能力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有67.74%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表示校园生活方式较为单一。一方面,由于平常课程任务比较重,理工科女大学生对待学业问题不敢怠慢,课余时间主要用在学习或读书;另一方面,理工科院系缺少适合女生发展的校园文化,女生的爱好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她们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锻炼平台,能力锻炼不足。调查数据也显示了有65.32%的理工科女生表示自己的见识面窄,解决问题思路较为闭塞。
(三)学习、就业压力大
表3数据显示,理工科院系课程任务相对重,理工科女大学生也普遍觉得课程难学;而面对金融危机下背景下的就业前景,不少理工科女大学生面对未来的就业觉得压力比较大。面对学习与就业的诸多压力,她们的困境没有得到外界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内心的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调节,心理问题剧增,多数理工科女生对前途充满担忧。
(四)对外界过分依赖
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以及就业市场对理工科女大学生是否存在歧视等问题做调查,笔者发现有74.32%的理工科女生表示对外界的依赖比较大,有75.79%的理工科女生觉得就业市场对她们有歧视。由于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跟身边的男生相比较,她们在个人专业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当前的就业市场,理工科女大学生难以满足它们的特殊要求,她们往往依赖于家人和-🔥js1996注册登录,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帮助。实地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越是到高年级,这种信息传达得越明显。
二、影响理工科女大学生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理工科女大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自我成就意识也越来愈高,但面对当前各种思潮的冲击以及现实问题的制约,理工科女生的内心期望很难在现实当中兑现,面对难以突破的诸多现实问题,其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影响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工科院系无差别的教育
在抽样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有85.9%的理工科女生所在班级男女比例为5:1以上,这明了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悬殊。理工科院系在日常的生活管理工作中,虽然特别注重对女生的关怀,但多数院系实行无差别的教育,而忽略了女生的心理与智力成长过程与男生的不同之处。在以男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锻炼过程中,女生的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女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心理成就动机自然受到制约[1]。
(二)缺乏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理工科女大学生在高校心理咨询的情况来看,理工科女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学习上,大多数局限于书本知识,难以突破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的局面;生活上,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容易表现出自卑与焦虑。求职上,事业心不强,普遍追求稳定与舒适。事实上真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理工科女大学生未能调节自身状态与对现实期望值的差距,往往增添了他们内心的困扰。数据显示了有 84.12%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平常内心存在着较大的困扰,68.90%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差。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与人文社科类院系相比较,虽然理工科院系级给予女大学生特别的照顾,但这种照顾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等方面,这并不能改变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处于次要角色的现状。总体上讲,在理工科院系的校园氛围、学生团体活动、就业择业中,女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她们往往处于一种被的位置,其发展诉求和权益维护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单一的以满足男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局限了女生身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成为校园的“弱势群体”[2]。
(四)用人单位的相对性别歧视
由于高校扩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要求毕业生尽可能地为本单位创造效益。对于理工科女大学生而言, 她们不仅承受着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而且承受着用人单位对理工科女生的挑剔, 一方面在理工科实践工作中,如研发、工地、厂房等工作,女生相对于男生存在生理上的弱势;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入职后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结婚、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其生育期间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主要由所在单位负担,导致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女生。用人单位对理工科女生的严重挑剔,往往使学生对自己多年的努力产生质疑,觉得前途迷茫,内心的困惑必不可少。
三、几点对策
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她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到教育的兴衰与社会的稳定发展。针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了高校对理工科女大学生教育方面的几点对策:
(一)实施差别补偿教育
针对多数理工科院系都以男生为标准制定教学、教育的方法,而忽略了理工科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状况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关注理工科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实行差别补偿教育。一方面,可以设立《女性心理学》、《公关礼仪》等女性方面的课程,培养工科女生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以弥补理工科课程设置的不足。另一方面,可针对学生生的婚姻、家庭、学习、恋爱、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开展探索与研究,既体现-🔥js1996注册登录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重视,又可以为出现的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二)全方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高校可以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讲座,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心理状况和进行自我调适,教育女大学生对现实中的问题做正确客观的分析评价, 引导她们走出自己的思想误区。对一些确实有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学生工作队伍要起到应有的心理辅导作用,引导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事实证明,加强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日常行为观察,有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防患于未然。
(三)打造符合理工科女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对理工科女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女生校园文化环境对于缓和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加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种有利于提高工科女生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以丰富女生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多种有益于女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锻炼等活动,如开展女性学研究、诗歌朗诵比赛,交际舞蹈等,让理工科女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熏陶;同时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让理工科女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
(四)开展女生就业市场调查,加强女生就业指导工作
对于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和迷茫状态,高校应及时开展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和调整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做到对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才培养上的超前预测、超前培养。就业指导方面应以-🔥js1996注册登录、-🔥js1996注册登录、专业为一体,综合开展就业指导。前期让理工科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市场人才需求有清晰的了解,做好自身的职业定位;后期给予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求职技能的指导以及就业机会的推荐。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选择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总之,高校要认识和把握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扰进行调适和引导,并创造更多的条件让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得以充分开发,综合素质得以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寄托着社会、家长的期望,而且承载着民族繁荣和时代进步的重任,其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增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这就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中除了不少人对就业、学习、竞争、经济困难等问题感到苦恼外,还有不少学生因深度自卑和难以适应社会而苦恼。近年来高职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休学、退学等情况,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了极少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当前的严峻情势下,作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急需改革。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
1、 流于形式,不重实效,落实环节有诸多问题,成效不明显。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却只是应对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虚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
2、 部分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js1996注册登录工作的稳定功能,忽视其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素质的培育功能,而且各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投入,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效果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3、师生关系淡漠,沟通过少。目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大量增加,而辅导员增加却很少,每位辅导员要管理几百名学生。别说心理沟通,就是平时能说上几句话也几乎成了奢求。
4、课程设置及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符。日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是讲授理论,缺少了实践的环节,没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征。课程内容也多为心理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无法起到如其它专业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或者说增强就业、创业和发展的砝码。
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没有鲜明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二、 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上述中出现的几点问题,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方法:
1、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js1996注册登录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积极开展心理知识教育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首先,-🔥js1996注册登录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其次,重视校风、班风建设。
3、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再次,要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最后,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转向对行业心理的研究。
在高职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除了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外,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心理,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毕业生行业或岗位的适应性。
5、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总之,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形成一种自觉适应意识或行为,对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190-192.
[3]饶洪.高职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改革策略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8(5).
[4]刘旭刚,徐杏元.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十堰职业技术-🔥js1996注册登录学报, 2008.21(2).
[5]龚小红,罗春晖等.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策略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节奏在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社会人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在与日俱增。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自身的年龄特点,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何使大学生群体远离心理问题的困扰,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更加强健的体魄,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带来压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已成为需要各高校尽快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恋爱引发的问题
恋爱是诱发一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大学生由于一时冲动早恋甚至早婚,耽误了学业,有的因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更有甚者走上犯罪的道路,令人痛惜。
2.自我定位不确定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会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人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优缺点。但在制定学习目标、规划人生等问题上往往容易陷入矛盾和迷茫的境地。
3.对-🔥js1996注册登录环境不适应
进入大学会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很多很多,有些学生会对这样的情况难以适应,心理落差较大。大学的人际关系也要比中学复杂得多,一些同学很难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于是心生烦恼。大学生活中,需要学生独立解决很多生活问题,这对那些在家过惯了“少爷”“小姐”生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难题。在中学阶段,教师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劲头一般都会把大学描绘得很美、很自由,令人向往,致使一些学生以为只要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当真实情况出现后,学生突然发现心中的美好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考试一样要承受很大压力,竞争似乎比中学时还要激烈。此外,在学习方面,大学教育注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不再时时提醒、手把手灌输,要想学到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知识都得靠自己自学。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加之未能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考试后经常出现挂科的情况,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严重者甚至失去了对学习兴趣和信心。
4.就业压力大
而今,大学生毕业后需要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种情况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状况有些困难的学生,当他们面对就业的难题时,内心会更为敏感,有些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所以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相对较高,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比一般社会成员要大。社会的转型、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无形中也增加了大学生求职和就业的压力。
2.校园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于集体生活不习惯,而大学生活是相对独立的集体式生活,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还要有奉献精神和团体意识,不然可能就会感到孤独、寂寞、焦虑和压抑。如果在学习方法和方式上墨守成规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也会致使一些大学生因在学习上遇到挫折而失意沮丧。多数大学都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所以学生会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他们的习惯和个性差异也较为明显,这很容易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若无力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可能会引发他们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3.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存在。父母的强烈期望,可能成为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对有些学生而言,也可能成为他们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此外,很多贫困的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还得背负高额学费和生活费带来的压力,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远超过了其他同学,会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1.引导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正确认识自身,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
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4.通过多种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效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5.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6.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7.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薛敏.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之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9,8(6):78-80.
[2]蒋露茜.关怀伦理视角下提升高校心理委员效能的策略探析[J].沙棘(教育纵横),2010,14(12):68-70.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js1996注册登录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当中,更始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不断扩大交往范围,通过交往获得信息,达成互相理解,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条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交往情景。他们既要和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因此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从品质道德方面讲,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不受人欢迎。同时,从小在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容易发生交往问题,怕和人打招呼,怕与人接触,在集体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与异性接触感到紧张等心态,这些都与缺乏社交经验有关。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js1996注册登录园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
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关爱,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孩子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致使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关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孩子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js1996注册登录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高中开始就已经存在,父母整天的叮嘱、监督、束缚和管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呈现潜伏状态。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学生普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以暂时远离紧张的学习生活。告别了高中阶段高密度的课时、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学生体会到了难得的轻松感觉。开始了在-🔥js1996注册登录的住宿生活之后,他可以长时间脱离家长的监督和管束,从而获得了从未享受过的独立和自由。陌生的大-🔥js1996注册登录园环境也使学生感到新鲜与好奇,对新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其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尽管新的校园生活环境为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高中时期形成的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阶段,其症状往往有所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己经彻底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障碍仍以潜伏的状态继续伴随着他们,一旦遇到其心理压力过大或出现心理波动时,心理问题又会复发。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
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匾乏。根据2004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对100名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1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34%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而49%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但是,目前很多-🔥js1996注册登录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缺乏相关内容的课程,并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实质上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原本脆弱的心理缺少了有效的防护机制,这不利于预防心理疾患。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的概念只是局限于生理上没有严重的疾病,在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失衡时,意识不到这些状况会发展为心理障碍,这增加了预防心理疾病的难度。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面对情绪失控的状况,常感到非常恐慌,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不会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心理健康知识匾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从而增大了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容易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认为一时的心情不佳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快就会过去了,不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他们往往是在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时,才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或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朔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主要从-🔥js1996注册登录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一)-🔥js1996注册登录方面对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js1996注册登录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如此,-🔥js1996注册登录还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困难和失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能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于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对的方法。挫折对个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只看到其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一种内驱力,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认识水平。
(二)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M].1987.
[2] 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6.
[3] 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新形势;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型、教育领域的系列改革,使得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凸显出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发现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1 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关系着自身能否获得成功,还关系到祖国的现代化的建设,所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品格的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十分重要。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是才能在大学4年的-🔥js1996注册登录生涯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还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客观正面积极的去看待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效的防止因重大生活事件而引起的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理想工作与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
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暴涨,造成大学生未毕业先失业的局面,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早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空前残酷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对自身发展和寻找工作的热忱,出现了现实情况和自身定位强大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变的越来越难。这些现实的压力和挑战不仅会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还会促发许多意想不到的恶性事情的发生。
2.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背景和经历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必然迥异,这就产生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大学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显得极为重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3学习方式、方法不当带来的学业压力
大学期间的学习具有与初中及高中不同的学习方式及特点,由于大学课余时间充沛,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更多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从初、高中他律的学习方式转变成大学这种自律的学习方式,忽视了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无法合理的按照自己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最后造成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出现。
3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及途径
3.1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正确面对学业压力
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触新生事物,接受新鲜的知识,全面促进自身各方面的快速进步,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合理的规避学习学业压力,才能更好的适应-🔥js1996注册登录及社会生活。此外,-🔥js1996注册登录还应该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课外实践能力。
3.2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js1996注册登录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及身体健康水平。因为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不仅会挖掘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潜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更好的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同时随着自身交际圈和社会交往面的扩大,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更深层次的激活自身的自我价值感,保持自身长久的动力,培养学习以外的爱好,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社交保障。
3.3健全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健全也十分重要,现在全国的高校都开展了这项工作,这有利于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的心理特征,并通过-🔥js1996注册登录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和活动去学习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此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知识应该被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在步入社会的同时,大学必将面临着以前没有碰到过的特殊情况,因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在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是当前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正确的面对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品质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喻问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2]朱敏,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解决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js1996注册登录学报.2007(0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误区;引导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有了很大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还是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又面临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形式、手段、有效性等问题的困扰。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区,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九大”误区
1.1认识上的误区: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割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联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正确的观点:一种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都归因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另一种是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1.2实践中的误区: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试,在所谓的硬件上下功夫,热衷于搞各种心理测试,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简单化,对心理问题的科学分析不够。
1.3咨询中的误区: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异常大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
1.4诊断中的误区:重心理问题诊治、轻预防引导。目前,虽然全国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但许多高校却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问题,重视个别学生的咨询诊治而轻视普遍防治与引导问题。
1.5研究中的误区: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求助方式的调研。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如对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最愿意采取什么样的求助行为等等研究不够。
1.6课程开设的误区:重心理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进行。有些高校热衷于开设心理知识类的课程,将心理知识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轻视心理活动的训练。
1.7人员使用上的误区:人人都可做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咨询人员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目前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各方面人员的配合较少,教育效果不如人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一部分专兼职教师,因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特有规律和要求,对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副面作用,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8学生中的误区:把前往咨询辅导的学生看成神经病或精神病。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对接受心理辅导还存在着偏见和误解。大学生普遍认为,前往咨询辅导的同学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正因为这些误解和偏见,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求助率还很低,很多同学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以至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也不愿或不敢前去接受辅导。据资料统计,高校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30%,而各高校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一年接待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
1.9机制上的误区:心理咨询人员不是德育教师系列,不需要评职称。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js1996注册登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职称评聘等保障机制都提出了要求。但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却存在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无保障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流失,这反映了心理辅导教师所处的不良环境与尴尬地位。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首先应立足于教育和发展,即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向大多数健康正常的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优化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长、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问题,预防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其次是咨询治疗任务,通过个别咨询或治疗,帮助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摆脱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发展。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全体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二是针对少数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运用心理咨询等方式方法,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惑,防止轻度心理障碍“恶化”发展,提高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水平;三是针对极少数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大学生,通过初步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控制或缓解病情,并积极协同有关专业医疗机构,帮助这部分大学生摆脱或改善心理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要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开发和优化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要通过传授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等问题的辅导,帮助学生学会或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二,加强心理卫生教育,预防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和常见的心理障碍,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并通过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及表现,使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消除误解或成见,形成能在必要时主动寻找帮助的意识。转贴于
2.3要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建设,立足教育,贵在落实。
(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系统工程,理应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系统工程的运作;只有机构落实、人员到位、任务具体,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稳定、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同时,应保持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尽量避免该机构与-🔥js1996注册登录管理部门属挂靠、相邻或重叠关系,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加强领导,完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2)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js1996注册登录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也应面向全体学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而不能等问题出现以后才去进行心理干预。实践证明,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和辅修课程,同时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学生关心的共同问题,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或报告等,并通过校园各媒体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提高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的不足。只有形成课内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网络和体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关心和积极参予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js1996注册登录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任课教师(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过程,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贯彻心理学思想,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班主任或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也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4)科学、规范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和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要从新生入手,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对于测量出的有明显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要建立咨询档案,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咨询工作,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辅导;对于日常咨询中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监管系统,形成“校——系——班级——公寓——宿舍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其中“-🔥js1996注册登录”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核心,以稳定的专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为主体,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系、院”以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为本系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并解决部分心理问题。“级或班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从学生中培养和选拔一批骨干分子或联络员,及时反映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异常表现。“公寓”管理人员扮演心理观察员的角色,一旦在公寓发现异常行为学生,承担救援和上报职责。“宿舍”舍长发挥心理守护员的作用,准确把握学生心态,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援救工作。
(6)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提出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合理化建议,为-🔥js1996注册登录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通过研究,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高校把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才能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人格、人品、个性、知识、技能、良好身心素质的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胡佩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与当代[J],2005,(6).
[3]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常涛,张正明.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5]彭萍.心理健康课的方法途径及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6]杨晓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